《韩非子·喻老》中记载道: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楚庄王熊旅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他年轻即位,仅二十岁,父王去世后,他肩负重任,继承王位。庄王上任之初,楚国局势动荡,前任楚王与令尹先后离世,引发王室内乱,几位公子甚至起兵反叛,朝政陷入不稳。 起初,庄王沉迷享乐,频繁出入歌台舞榭,国家大事多交由大臣处理。即便蔡国来求援,他也无动于衷。宫廷内依旧奢华繁盛,欢歌笑语不断。然而,当饥荒来袭、外敌侵扰时,庄王仍沉溺于田野游玩与酒宴,政务无人问津。宫门口甚至树下悬挂进谏者死无赦的告示,使忠臣难以直言。 随着国家逐渐衰败,忠臣苏从忍无可忍,冒死进谏。他向庄王比喻说:楚国出现了一只奇异的鸟,三年未鸣。庄王听后豁然开朗,对苏从说道:此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自此,庄王痛改前非,挥剑斩断酒色,解散乐队舞女,开始励精图治,积蓄力量。他清除奸臣,掌握实权,楚国的霸业由此逐步兴起。 在位期间,庄王以智慧与谋略带领楚国强盛起来,与晋国争霸中原。他与齐国联合抗晋,围攻宋国,各种策略使楚国在诸侯中独占鳌头,奠定了楚庄王的霸业基础。庄王不仅英勇善战,政治谋略也极为高明,一鸣惊人的成语由此逐渐成为他实力与智慧的象征。 庄王之所以三年不鸣,实际上是在国家政局不稳、权力被多位大臣牵制的情况下,隐忍观察、积蓄实力,待时机成熟才出手解决纷争,以显示自身真正的能力。 一鸣惊人也常被用来形容人在默默努力多年后,终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寒窗苦读多年的学子,终于考入理想大学,便是一鸣惊人的生动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