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30日拂晓,新疆哈密伊吾县,2连的战士们刚刚集合完毕,准备开始一天的训练。就在这一刻,突然传来了一阵猛烈的枪声。密集的子弹像暴雨一般从远处的山头射来,6名战士瞬间中弹倒地。副营长胡青山紧急喊道:“卧倒!准备战斗!”这些子弹来自一群土匪,人数超过1000人。
2连隶属于一野6军16师46团1营,战士们一共138人。1950年2月下旬,他们接到命令,前往伊吾县执行剿匪和恢复秩序的任务。伊吾县位于哈密东北,四面环山,交通闭塞,成为土匪活动的温床。蒋军曾在此地设立了一个武器库,储存大量武器和弹药。新疆解放后,虽然我军未能及时在这里部署兵力,但随着时局的变化,驻守伊吾县已经刻不容缓。经过上级指示,2连作为一支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英雄连队被派遣至此,负责剿匪建政,恢复地方秩序。
副营长胡青山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久经沙场,智慧与勇气兼备。伊吾县的县长艾拜都拉表面上和蔼可亲,热情欢迎2连的到来,他笑容满面地说:“做梦都等着你们来。”但背地里,他与蒋军特务有勾结,暗中策划着一场武装叛乱。
2连在伊吾县的驻扎情况是:主力108名战士驻守县城,剩余30名战士分为两个小分队,分别驻守淖毛湖和下马崖。尽管表面上局势稳定,胡青山副营长依旧未放松警惕,他决定在3月27日亲自骑马前往淖毛湖检查,之后与通信员李世成一起返回县城。途中,两人被一股潜在的危险悄悄逼近。
他们骑马途经苇子峡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诱人的饭香。正当他们靠近时,一个满脸笑容的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邀请他们在苇子峡停留共进午餐。胡青山起初感到疑惑,询问那人如何知道他们会经过这里。那人支支吾吾,最终承认他并不懂算命,便只是假设军队会从此经过。胡青山心生疑虑,婉拒了邀请,继续骑马离开。
行至拜其尔,胡青山的警觉性再次被激起。这一带山林密布,适合伏击,而周围异常安静,仿佛有什么危险潜伏。正当他们下马观察时,一群野鸽从树林中飞起,伴随着“扑啦啦”的响声。胡青山和李世成立刻警觉,用冲锋枪准备应对可能的攻击。果然,几颗子弹从树林中射来,打在他们隐蔽的岩石上,火花四溅。胡青山一声令下,两人迅速上马,飞驰向远处,躲过了这次袭击。
与此同时,艾拜都拉县长的另一个阴谋开始显露,他又试图让2连官兵参加一个新人婚礼。这一招被指导员王鹏月识破并巧妙拒绝。正当情况一触即发时,胡青山和李世成带着土匪的阴谋提前回到了营房。敌人的刺杀计划彻底失败。
然而,土匪并没有放弃,他们迅速策划了第二次袭击。3月29日早晨,赵富贵连长被一名假扮村民的叛匪引诱至沙力家,却不料在到达目的地后被埋伏的敌人制伏。赵连长被重击昏迷,醒来后被囚禁起来。通过一番机智的挣脱,他尝试逃脱,但最终被敌人发现并当场牺牲。这位年轻的战士年仅25岁,曾为部队立下赫赫战功。
同日,13名战士被一名伪装成百姓的叛匪诱骗,结果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尽管他们怀着“救人如救火”的信念,不带武器前去救援,但最终却遭到土匪的屠戮,只有刘银娃一人幸运逃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局逐渐紧张。3月30日,700多名土匪发动了对伊吾县的猛烈进攻。胡青山冷静指挥,迅速部署防守。他命令2排长周克俭带领部队占领北山制高点,其他战士则坚守营房。与此同时,县长艾拜都拉叛变,联合敌人切断了我军的通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胡青山毫不慌乱,迅速做出应对,指挥部队展开激烈反击。
尽管敌人多次进攻,但2连在胡青山的指挥下始终未曾后退。4月5日,敌人改变战术,向警察局发起攻击,然而胡青山带领增援部队果断回击,成功守住了防线。随着时间推移,2连的粮草告急,胡青山焦急万分,团里失联,联系不上任何援助。
然而,4月5日,团里终于意识到异常,派遣部队赶往伊吾。当他们到达时,2连全军覆没的消息令团长任书田震惊不已。面对这一噩耗,他依然不相信这支战斗力极强的连队会被消灭,直到几天后,援兵赶到,彻底消灭了土匪。
最终,在5月7日,2连历经长达40天的坚守终于迎来了援军。胡青山与战士们的胜利欢呼,虽然经过了无数的血与火,但他们的勇气和牺牲为伊吾保卫战写下了传奇的一页。
经过这场艰苦的战斗,胡青山和2连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获得了“钢铁二连”的称号。尽管如此,胡青山始终未曾忘记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特别是赵连长和41名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