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意义上,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历史几乎可以被视为一场美苏两国的争霸赛。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从上世纪80年代起,逐渐显现出其力不从心的迹象,开始从全球的巅峰慢慢滑落。
外部的阿富汗战争让苏联疲于应付,而内部问题同样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矛盾层出不穷,危机四伏。就在这时,一宗震动全国的事件发生了。
1980年,苏联克格勃少校阿法纳西耶夫被三名警察打死,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极大的社会反响。这起案件不仅仅是一宗普通的谋杀案,更引发了苏联两大强力机构——内务部与克格勃之间激烈的权力斗争,最终,内务部长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一次基层命案,竟然在不经意间造成了苏联高层的剧烈震荡。
1980年12月26日,克格勃第8总局的通信机要特工,少校维亚切斯拉夫·阿法纳西耶夫在自己的40岁生日当天遇害。这一天,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成了他永远无法迎来的忌日。
在苏联的传统中,40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卡,因此生日当年通常不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妻子曾告知阿法纳西耶夫,明年将为他筹办一场盛大的聚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庆祝。然而,阿法纳西耶夫性格开朗,口碑也不错,同事们早早为他安排了一个生日派对。
虽然妻子对这种聚会有些许担忧,认为可能不吉利,但阿法纳西耶夫还是没有忍心扫了大家的兴。他安慰了妻子和女儿后,兴高采烈地出门上班。为了给自己买点感冒药,他顺便去了附近的医院,然后又在商店为女儿挑选了些小礼物。
下班后,同事们热情地将他带到了宴会厅,派对正式开始。虽然当时苏联经济困顿,但克格勃的特工收入还不错,这场聚会办得非常热闹。大家畅饮欢歌,气氛格外活跃。阿法纳西耶夫成为了大家的焦点,频繁举杯,喝得有些微醺。因当天早晨感冒,身体不适,他提议提前结束聚会。大家吃过生日蛋糕后,约在晚上9点左右,纷纷乘地铁回家。
阿法纳西耶夫手里提着同事们送来的礼物,里面有罕见的美味大马哈鱼罐头、香肠等食物,还有伏特加和白兰地等美酒。由于时已晚,地铁上乘客稀少,车厢显得空空荡荡。同事们逐一下车,阿法纳西耶夫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酒意上涌,不久便打起了瞌睡。
他将礼物袋放在身边,渐渐地靠在座位上进入了梦乡。当地铁驶入日丹诺夫站的终点站时,车厢里已没有了任何人。女列车员清扫车厢时发现了阿法纳西耶夫的身影,便上前轻声叫醒他。阿法纳西耶夫在半睡半醒之间得知自己已经坐过了站,感到有些迷茫。
女列车员催促他尽快下车,但她一眼看见了阿法纳西耶夫旁边的礼物袋,内心一动,便大步走过去,准备拿走袋中的东西。阿法纳西耶夫酒意尚存,看到自己的东西被拿走,立刻清醒过来,愤怒地大声喊道:“你做什么?你是小偷吗?那是我的东西!”
女列车员平时习惯了顺手牵羊,见状不由得生气,便与阿法纳西耶夫争执不休。很快,女列车员跑到车站报告了警察,称自己遭到了醉酒男子的侮辱和攻击。
当时,日丹诺夫站的三名警察正在值班,他们接到报警后,将阿法纳西耶夫带到警务室。按照常规程序,如果能够证实袋子是阿法纳西耶夫的,误会解除后,警察本该将他放行。如果他醉酒无法自己回家,警察也应该将他送往醒酒所。
然而,这三名警察不愿意放弃温暖的警务室,便决定让阿法纳西耶夫自己离开,但提出要暂时扣留他的礼物袋,等待调查。他们看中了袋里的美酒和食物,想借机用作宵夜。阿法纳西耶夫当然不肯轻易让步,怒火中烧的他向警察们挑战,最终发生了激烈冲突。
很快,阿法纳西耶夫因酒精的作用而不敌三名警察,被打得奄奄一息。在昏迷之前,他试图用克格勃的身份证明自己,然而警察们并未因此停手。经过一番暴力殴打,阿法纳西耶夫最终失去意识。
警察们随后发现他气息微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开始惶恐不安。最终,他们赶紧联系了上级,试图掩盖真相。然而,内务部和克格勃之间的权力斗争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案件的真相不久后便被揭露。
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不仅涉及到警察的违法行为,还揭示了苏联社会内部深层次的腐败与不正之风。这起命案不仅直接影响了苏联的政权格局,还深刻影响了苏联高层的权力斗争与继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