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尽管国共两党已经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仍然在背离约定的情况下,围攻了正在皖南转移的新四军军部,发动了对新四军的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在我党的领导下迅速恢复了组织,并进行了改编,成立了新的新四军,下辖七个师,规模比之前大幅度扩大。
在新四军改编过程中,活跃在河南、湖北一带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担任了师长兼政委,陈少敏则被任命为副政委。陈少敏不仅是新四军的领导干部之一,还因其作为女性指挥官的独特身份,成为我军中少数女性领导者之一。那么,陈少敏身上有哪些值得回顾的故事呢?
陈少敏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早期她主要活跃在山东、河北等地,参与我党的地下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她结识了她的丈夫任国桢。然而,1931年,任国桢在反动军阀的打压下英勇牺牲,这对陈少敏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打击。任国桢牺牲后,陈少敏把两人的孩子送回老家,独自一人继续着丈夫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少敏与李先念一起,领导了鄂中和豫南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的整编,成立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担任司令员,陈少敏则担任政委。两人齐心协力,指挥游击队建立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抗击了日本侵略者。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陈少敏继续担任副政委,依然在豫鄂地区组织和指挥游击战。在解放战争时期,陈少敏被调任中原局副书记,参与指挥了声势浩大的中原突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时陈少敏身患重病,但她凭借强大的毅力和革命精神,与大部队一同突破敌人重重包围,成功保存了革命力量。
1948年后,陈少敏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养病。新中国成立后,陈少敏担任了纺织工会主席以及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在她的领导下,陈少敏大力推广了“郝建秀工作法”,为新中国的纺织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她也为郝建秀的成长提供了支持,帮助她从一名普通纺织女工成长为纺织工业部部长,跻身新中国的高层领导。
然而,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的开始让陈少敏遭受了严重冲击,她被诬陷为“有预谋的叛徒集团成员”,并被指责是刘少奇在“华中地区的代理人”。尽管遭遇重重压力,陈少敏始终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坚定地与之作斗争。
1968年10月,尽管身体抱病,陈少敏依然参加了八届十二中全会。在会上,康生与江青等人策划将刘少奇错误地开除党籍。在表决环节,陈少敏是唯一一个拒绝举手的人。会议结束后,康生质问她为何不同意举手。陈少敏毫不畏惧,气愤地回应:“这是我的权利。”
正因如此,陈少敏受到了江青的打压和迫害。江青为她扣上了许多莫须有的“帽子”,例如“刘少奇在全国总工会的代理人”,并且在江青的操控下,陈少敏多次遭受批斗。甚至在她66岁高龄时,陈少敏被迫接受体力摧残,带着病体被拉到中山公园音乐堂坐“喷气式”受辱。
1969年,陈少敏被下放到河南省罗山农场进行劳动改造。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她的旧病复发,导致半身不遂。直到九一三事件后,她才被接回北京接受治疗。晚年的陈少敏主要生活在北京。1977年,她因病去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