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7号,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开表示台岛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番言论一出来,大家都明白了,事情可能变得非常严峻。日本的反应也很有意思,11月17号派出一个代表团来中国,名义上是交流,但我们都看得出,这并不是真的来道歉,而是来试探中国的底线。
我国的官方态度非常明确:高市早苗必须道歉,这个问题已经触及到我们的红线。按理说,这完全是正当且合理的要求。作为一个二战战败国的高层人物,公然干涉战胜国的核心内政,这在国际关系中是不能接受的。不过,你有没有感觉,这次我们对待这种情况的反应,比起以往似乎有点不一样?以往,遇到安倍晋三这类日本高层发表类似言论时,我们通常只是外交抗议,经济上做一些反制,虽然言辞强硬,但通常动作比较克制。但这一次呢?除了在外交上表达强烈不满,经济上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这种举措直接影响到日本沿海的民生),甚至在军事上也采取了相当强硬的行动,而且力度和频次前所未有。 从11月17号到19号,解放军在黄海中部进行实兵实弹演习,发布了航行警告。更值得关注的是,055型导弹驱逐舰领导的战舰编队出现在宫古海峡和大隅海峡附近。这可不是简单的在自家水域活动,而是把军事压力直接施加到了日本最关注的战略水道。 另外有意思的是,正好在11月17号,美国也做出了动作——驻日美军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被撤走。你觉得这是巧合吗?我不相信。这说明中国在军事上的决心和实力,已经让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不得不有所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高市早苗会道歉吗?在我看来,她几乎不可能道歉,即便她个人有意愿,也不敢这么做。这与她的政治背景有关。高市早苗是日本政坛的极右翼代表人物,她的政治生命线完全依赖于这一部分极右支持者。她提出台岛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言论,对于她的支持者来说,这是极为政治正确的立场。根据日本共同社11月16号的民调结果显示,高市内阁的支持率已经高达69.9%,创下新高,而近一半的民众(48.8%)认同她的涉台言论。 这意味着什么呢?近七成的支持率是她执政的基础,而接近一半的民众认同她的涉台立场,说明这番话已经在日本国内形成了部分民意的支柱。如果她公开向中国道歉,对日本国内的极右派来说,这将意味着背叛和立场动摇,而这种矛盾可能会导致她面临执政危机,甚至面临下台的风险。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最害怕的不是外部的压力,而是失去核心支持。所以,她不可能道歉,因为不道歉是她维持政治生命的唯一选择。 既然我们知道她不可能道歉,为什么还要继续强烈要求她道歉,并且在军事上展现如此强硬的立场?我认为,原因在于我们此次的目标,远远不止一句简单的道歉。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一个重新划定地区安全边界的窗口。我们这次的行动表面上是对日本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制,实际上是借这个师出有名的事件,通过有节奏的规则演示,进行系统性的战略布局。 首先,法理完全站在我们这边。根据《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二战战败国干涉战胜国核心内政,显然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而我们当前所有的反制,包含军事演习,都是在国际法的框架内进行的正当行为。其次,我们要的是一个稳定且可预见的地区安全框架。通过外交、经济、军事的多维度反制,我们向日本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在台湾问题上,越线将会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不止是口头上的,更是涉及到经贸和军事等多方面的实际行动。这种反制策略,不仅让日本看清了底线,也让其他国家明白了我们的决心。在台湾问题上,越线是有明确代价的,而我们通过实际行动把模糊的底线转化为清晰的实体边界。我们的存在即威慑策略,其核心是减少误判。毕竟,如果日本右翼认为我们只会通过外交辞令回应,而忽视我们的底线,那擦枪走火的风险就会增加。现在,我们通过强有力的反制措施,让对方在行动之前三思而后行。 这也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历史机遇。通过日本的挑衅,我们正在推动东海和西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055型驱逐舰在第一岛链关键水道的出现,不是一次性的秀肌肉,而是对未来常态化远海存在的预演。这样一来,东亚海域的战略主动权正在向我们倾斜。 此外,美国的态度也有微妙变化。美国撤走堤丰系统,尼米兹号航母也从南海撤出,甚至一些美国政客对高市早苗的言论表示不支持。这表明美国并不希望在这个时刻卷入日本极右翼的冲动之中,他们明白一旦卷入其中,风险远远大于收益。高市早苗本来是想借美国来壮胆,却发现美国表现出了罕见的克制,这让日本处于更加孤立的境地。 当日本被中国的军事压力和经济反制所压制时,它对台湾问题的干预能力和意愿必然会下降。这样的战略空间压缩,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战略纵深。 因此,在这次我们施压、日本硬挺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已经超越了要求道歉。我们真正希望达到的结果是:通过持续施加压力和划定明确的边界,迫使日本重新审视其外交和安全政策,最终使其在台湾问题上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 一旦这个战略目标实现,我们便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终在区域安全格局中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这比任何一句空洞的对不起要实在、深刻得多。 作为普通人,我们在讨论国际时事时,最怕的就是被情绪左右,或是听信一些没有依据的猜测。比如扩大化冲突或台海战火波及日本本土等言论,我们只需要关注事实、规则和节奏。事实是:高市早苗发表了挑衅言论,日本内阁支持率很高,但也面临一些批评声音。规则是:一个中国原则是底线,干涉内政必须反制。节奏是:我们通过外交、经济和军事等多线反制,稳步施加压力,划定边界。这次事件,实际上是一次谁来设定地区安全边界的较量。中国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法理依据,将这一边界设置得更加深远、更加明确,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市早苗的道歉几乎不可能发生,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借这个机会,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了位,把该说的事情说清楚了。只要红线明确,反制节奏稳妥,那么这次历史机遇就已经把握住了。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情绪的宣泄,而是战略的坚定和实力的展现。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观察:日本内阁是否会在措辞上有所回旋?我们在海空域的存在是否会继续常态化?这些实际的行动,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加有分量。
上一篇:原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李济深提出一建议,很可能改变长征结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