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经过中央军委的批准,以红四方面军的两万多人组成了西路军。西路军成立之后,在陈昌浩等指挥官的带领下,渡过黄河,进入了战略要地——河西走廊,开始了艰苦的战斗。然而,尽管西路军曾有过顽强的抵抗,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这支由工农革命队伍组成的军队未能逃脱战败的命运,几乎全军覆没。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人物,正是西路军中的一员,而且他还曾担任过西路军的重要职务,如红九军政治部主任等。这位英雄人物就是曾日三。在西路军战败之后,曾日三带领着一支队伍突围。遗憾的是,在突围过程中,为了掩护其他战友的撤退,曾日三英勇献身,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那么,曾日三的一生究竟有哪些值得铭记的故事呢?
曾日三生于1904年,湖南宜章县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他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19年,年仅15岁的曾日三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广泛阅读进步书籍,并与许多有理想的青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父亲严厉的管教,曾日三并未积极参加当时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相反,他回到了家乡,接受了父母的安排,成为了宜章县税捐局的一名职员。
尽管身处安稳的官场生活,曾日三心中始终怀有对真理与光明的渴望,内心对于父亲的安排并不满意,他无意在官场中施展抱负。经过一段时间后,曾日三辞去了这份“铁饭碗”工作,前往一所小学任教。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风潮席卷而来,大革命的浪潮也波及到曾日三的家乡。那时,他在宜章教育界已有一定声誉,因此也受到国民党的拉拢,加入了国民党。
然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第二年,朱德率领的工农革命队伍攻占了宜章县城,曾日三被捕。巧合的是,工农革命队伍中有曾日三的同学吴仲廉,吴仲廉认为曾日三是可以争取的人选,于是将他推荐给了朱德。最终,曾日三得以获释,并加入了工农革命队伍,参与了著名的井冈山会师。会师后,他又参加了井冈山的反“围剿”斗争,并积极参与了中央根据地的建设工作。
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后,曾日三跟随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了艰难的长征。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工作干部,并曾担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红五军团改编为红五军并编入了左路军。随后,张国焘命令左路军南下,曾日三坚决反对这一决策,并号召其他有识之士与张国焘进行斗争,最终促使红四方面军北上,三大主力成功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曾日三被调入西路军,担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然而,西路军的战斗遭遇了连续的挫折,几乎全军覆没。1937年3月,石窝山会议之后,西路军的残余部队分为三个支队突围,曾日三被任命为中支队的政委,协助毕占云指挥突围行动。
到了4月下旬,突围过程中,曾日三带领的中支队遭到敌军的重重包围。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刻,曾日三依然保持冷静,指挥队伍坚守阵地,并选择留下与敌激战,为其他战友争取宝贵的突围时间。在战斗中,他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军同归于尽,年仅33岁。
曾日三的一生,充满了忠诚与牺牲,他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