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带领军区机关及直属队伍抵达了东北。没过多久,肖华便被任命为东满人民自治军司令部的司令员兼政委,负责统一指挥从安东到营口一线的各部队。
有一天的下午,肖华刚带着车队出发,车队中装满了大量的武器。正当队伍行进时,突然枪声响起,警卫人员慌忙赶来报告,说苏军向我们开枪了,请示应该如何应对。
出乎意料的是,肖华没有慌乱,反而训斥警卫人员,让他不要大惊小怪,告诉他那只是朝天开枪。警卫人员不解,继续盯着四周,发现肖华说的果然没错,苏军的枪口都是对准天空的。警卫人员疑惑地望着肖华,期待得到更多的解释,但肖华并没有回应,他只是简单地命令司机继续开车,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苏军向我方开枪,警卫人员会感到如此紧张,而肖华却显得镇定自若,甚至能准确判断苏军的行为呢?这一切要从肖华到东北后的困境说起。
肖华到达东北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武器装备。没有足够的武器,部队无法保持战斗力,甚至难以站稳脚跟。于是,他想到一个主意:东三省曾被日本占领,留下了大量的军火,如果能从苏军控制下的仓库中取得一部分,足以为部队提供急需的装备。于是,肖华决定从苏军的嗜酒习惯入手,设法与他们建立联系。
有一天,肖华得知新义州有一个苏军接管的仓库,里面存放着大量由日本人留下的武器。于是,肖华决定带着精美的酒肉糖茶前去慰问苏军,并提出与他们共度欢乐时光。事实上,在此时苏军对我方持友好态度,双方合作默契。苏军在东北的进攻中与我方部队密切配合,迅速击溃了日军,他们还曾协助我方阻止了国民党部队的登陆,因此双方私下积累了深厚的感情。
新义州仓库的看守官员名叫伊万诺维奇,是个大酒鬼。当他看到肖华带着美酒和美食前来时,立刻露出了笑容。对他而言,能在这个偏远地区享用这些好东西,简直是天大的幸福。因此,他非常乐意和肖华一起举杯共饮。肖华通过翻译与他谈起东北局势,借机与他交流。与此同时,他命令随行人员将带来的酒肉分发给仓库的其他苏军官兵,与大家一起庆祝。
这些久未品尝美酒的苏军官兵纷纷痛痛快快地喝酒,气氛热烈而欢乐。伊万诺维奇喝得尽兴,显得有些醉了。此时,肖华抓住时机向他提出,希望苏军能支持一部分武器。尽管伊万诺维奇早已猜到肖华的意图,但他还是低声回应,表示这些武器对苏军来说没有太大用处,只是堆放在仓库中。但他很快脸色凝重,提到苏联与国民党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根据条约,苏军只能将武器援助提供给国民党,不能公开支持我军。
肖华早有准备,听完伊万诺维奇的顾虑后,他迅速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让伊万诺维奇向上级报告,说共产党部队借机控制了仓库,趁机搬走了一些武器,而苏军则假装追击,朝天鸣枪,做做样子,苏联高层肯定不会追究的。肖华的机智让伊万诺维奇笑了起来,两人一拍即合,继续共饮。
于是,肖华带着部队开始拉走武器,而苏军则照肖华的安排,向空中鸣枪,假装在追击。这个巧妙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随着这一成功的尝试,肖华进一步扩大了与苏军的联欢合作,越来越多的武器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被运到我军部队中。苏军看守仓库的官兵对此视而不见,依旧与我军官兵畅饮欢歌,而每次我方离开时,苏军都会朝天鸣枪,随后苏军指挥部就会发布“抗议声明”。
这项措施为我方在东北的扩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肖华的灵活智慧也为我军解决了部队装备的重大难题,甚至连东总的高层都夸赞他:如果没有肖华的聪明才智,部队的困境是难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