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末年的动荡局面中,李渊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他不仅代表了关陇集团,在巩固该集团的统治基础方面肩负着重任,同时也在合适的时机挺身而出,接替隋炀帝,平定了全国的动乱,最终将国家引向了安定和和平。 那么,李渊是如何在众多强者中脱颖而出的呢?
其中的原因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李渊具有关陇集团核心成员的身份,这无疑是他能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自东汉时期起,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身份等级化的状态。在当时,老百姓的思想和今天大不相同。现今,当我们提到身份等级时,很多人可能会想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名言,但在那个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身份的高低之分。李渊作为关陇集团的重要人物,继承了八大柱国将军的后嗣身份,这使得他在太原起兵以及建立自己的国家时,具有了重要的优势。 其次,李渊非常懂得顺应时势。他对隋炀帝杨广心怀不满,却并未像杨玄感那样仓促起兵叛乱。李渊非常清楚如何把握时机,知道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动。因此,在隋末的农民起义中,李渊并不是第一个举兵的人,而且他起兵时的实力也不是最强的,但他最终却赢得了胜利。李渊深知:时机未到时不要轻举妄动,舆论不利时不应行动,只有等一切水到渠成,他才会在太原起兵。顺应时势的力量,远远超过盲目冲动的行动! 说实话,李渊的城府非常深厚,表现得非常老练。 当李渊登基为帝后不久,曾有一位名叫宇文士及的隋朝旧臣投靠他。在一次宫廷大殿上,两人有过一番对话。根据《旧唐书·宇文士及传》的记载,宇文士及对李渊说:臣早在涿郡时便看出您不同寻常,因此在夜里曾与您谈论时事。后来在汾阴宫时,我还曾再三提到这些问题。如今我以我的这些贡献来弥补之前未能早早归顺您的错误。李渊听后微笑,转向当时的宰相裴寂等人说道:这个人比你们早了六七年就和我讨论天下大事,你们都是在他之后的。这意味着,宇文士及早在大业九年左右,李渊还在隋朝督运军粮时,就曾私下与李渊密谋夺取天下,早于其他人。 从李渊的登基后的情形来看,许多人都声称是自己劝李渊起兵的首功之臣,裴寂、刘文静、李建成、李世民等都认为自己在李渊的起兵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李渊实际上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谋划,这不仅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暴露了他深不可测的心机。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未能察觉。 此外,李渊的部下非常聪明能干。他的时代,英雄人物辈出,李渊麾下有许多名将和谋臣,不仅如此,李渊的儿子们也都各有过人之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个个都能征善战,不论是将才还是帅才。而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也同样能干。李渊不仅有强大的兵力,还十分擅长运用外交手段,他与突厥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得当。可以说,李渊最终能够取得胜利,毫不令人意外。 总的来说,李唐王朝的建立,不仅是隋朝的继承,更是一种纠正,纠正了隋炀帝的错误,回归到关陇集团的传统。但作为一个地方性集团,关陇集团最终要与全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相适应。因此,李渊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他需要将旧有的关陇集团进行升级与改变。隋炀帝未能完成的任务,最终由唐朝来延续。不过,李渊并未急于求成,而是采用较为缓慢、渐进的方式来逐步完成这项任务。这一历史进程自唐朝建立之初便开始,李渊本人也曾尝试去推动这一变革,但最终未能实现。到了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时代,他也未能完全完成这一任务。直到武则天执政时,事情才有所进展,最终这一变革的完成,直到宋朝才得以实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唐朝实际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