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1月22日,以“向海·向新·向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如东沿海经济合作洽谈会举行。会上有个颇有诗意的环节——发布如东文旅名片“鲜天下·最如东”。
如东何以“鲜天下”?“鲜”正是如东最具辨识度的灵魂符号——
这份“鲜”,是大海对如东的馈赠。如东拥有86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和百万亩的广袤滩涂,盛产海产品1000多种,其中名贵海鲜50多种,具有无可比拟的鲜美口味和独特的营养价值,2007年如东被授予“中国海鲜之乡”的美誉。
这份“鲜”,是如东亮给世界的名片。多年来,如东用全产业链思维打造海鲜之城,建设国家中心渔港、发展规模海洋牧场、打造海鲜地理标志,特色海鲜远销40多个国家,紫菜出口量稳居全国首位。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多次亮相《舌尖上的中国》等央视品牌栏目。全国第一个海上生态旅游项目——“海上迪斯科”,每年吸引国际游客近万人。
这份“鲜”,也是上海等地食客与如东的羁绊。说起如东,最让上海人、苏南人向往的就是那浸润在骨子里的“鲜”,每到开渔季,不少老饕驱车来到如东,只为那一口“鲜”。此前如东文旅部门推出针对旅行社的优惠政策,并针对上海游客市场发布四条主题旅游线路:休闲康养之旅、亲子研学之旅、乐游乡村之旅和红色文化之旅。今年夏天,到如东“品海鲜、泡温泉、逛古镇”一日游,成为长三角短线游热门“目的地”。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如东全县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11亿元,如东正成为长三角滨海旅游的新标杆。
“鲜天下”的文旅之外,如东同样敢于“先天下”——
如东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是如东融入血脉的基因,更是矢志图强的底气。如东县委书记杨万平表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如东建成全国最大LNG能源岛和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20万吨级深水航道通江达海,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攀升至第28位。
如东奋楫潮头、敢为人先,“向新”是如东破局突围的密码。回望改革开放历程,如东创造了全国第一个星火计划项目、全国第一个风电发电特许权项目、南通全市首家外资企业等辉煌成绩;进入发展新阶段,如东正推动产业向新攀高、向新求进、向新逐绿,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金光、桐昆等百亿级重特大项目扎根落户,全国首个风电专用港口、全国首个产业化重力储能项目相继落地,“风光气氢储”绿色能源格局已然形成,让如东成为重大项目投资布局的优选之地。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南通过江通道、新机场等关键交通布局全面提速,金牛码头、通苏嘉甬如东延伸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十五五”期间诸多利好在如东交汇叠加。为此,如东将锚定“奋力打造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先导区”的总体定位,全力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全省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在“七虎竞南通”中跑出如东加速度。
与此同时,凭借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如东正与上海谋划更为广阔的合作。会上,如东经济开发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洋口镇分别与长三角科创投资促进会、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上海化学工业区签订战略协议;东南大学如东海洋研究院揭牌,旨在聚焦海洋经济发展,让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在如东开花结果;同时,签约了一批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领域的产业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
原标题:《一座江北小城,何以“鲜天下”?》
栏目主编:陈抒怡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任俊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