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他当上皇帝后,是如何报答他的?
创始人
2025-09-07 00:02:12
0

朱五四是无数农民中的一个,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为了生计而不懈劳作的辛酸。从他有记忆开始,就一直在忙碌着。年幼时,他就在家里帮忙父亲打理豆腐摊,长大后又担起了家里种地的重担。

等到他成家立业后,日常生活便完全围绕着三件事展开:豆腐摊子、农田,还有那座几乎无法遮风避雨的破旧茅草屋。数十年如一日,朱五四在日复一日的辛劳中老去,最终因劳累过度,力竭而死。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朱五四死后,竟然连一块可以埋葬的地方都没有。曾经供他为生的东家刘德竟然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情,死活不愿提供帮助。幸好,族里的一位长辈刘继祖看不过去,才在一块坡地上为朱五四安葬。谁能料到,正是刘继祖的这一善举,最终救了刘家数百口人的性命。

时光回到宋朝末年,崖山海战的熊熊火焰吞噬了赵宋王朝的最后一线希望。陆秀夫跪伏在地,眼中满含泪水,向八岁的小皇帝诉说:“先君已在临安投降,我们君臣不可再受此耻辱……”话未说完,便哽咽得无法再言语。小皇帝似乎已经明了自己的命运,泪流满面,紧紧抱着陆秀夫的头痛哭。哭罢,陆秀夫背负帝王投海殉国。南宋的三十万军民,不愿屈服元朝,纷纷投海自尽。

其中有一个陈姓小兵,他侥幸幸免于难,在辗转多年后定居在江淮一带,重新组建了家庭。这个陈姓小兵的女婿,就是朱五四,而朱五四的父亲朱初一正是他家乡的农户之一。就这样,朱五四成为了朱元璋的祖父。这段家族渊源,也见证了元朝的短命。从宋末的陈公,到元末的朱元璋,似乎成了外孙替外公报仇的奇妙历史安排。

在元朝初期,忽必烈对汉人相对信任,他提拔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汉人官员,如王文统等人,都在朝中享有重要职务。然而,李璮的叛乱却改变了一切,王文统作为李璮的岳父也深受牵连,忽必烈开始对汉人产生深深的不信任。于是,他开始加重对汉地百姓的盘剥,甚至出台了“四等人”制度,针对南宋旧民的歧视性质也显而易见。

随后,忽必烈任命了一些宰相,他们对江南地区的财政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阿合马推出了“榷铁”政策和新盐税,剥削了大量百姓的财富;紧接着,元朝强行让百姓用宋朝流通的“交子”去兑换“中统钞”,进一步榨取了农民的剩余价值。

这些政策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再看朱五四的家族,祖辈陈公和父亲朱初一虽然家境贫寒,但还能靠几亩薄田勉强度日,至少能得到一副棺材安葬。而到朱五四这一代时,家族失去了土地,只能依靠为乡里的地主做佃户勉强生活。

对于失去土地的农民来说,这几乎意味着他们的命运已经被完全掌控,沦为地主的任意宰割的对象。每年辛苦耕作,到头来却只能将大部分收成交给地主。有时候遇上比较仁慈的东家,或许能有一半的分成,至少能维持家里的生活;但如果碰到斤斤计较的地主,甚至三七分成也得看人家脸色。

随着元朝对汉地人民压榨的不断加剧,地主对百姓的剥削也愈加残酷。与此相比,曹操时代的“屯田制”,曾经被百姓批评,但在当时却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仁政”。然而,尽管封建王朝里的农民有极强的忍耐性,只要还能勉强生存,就不会轻易反抗,但在元朝的统治下,农民起义频繁,足见百姓的苦难。

朱五四从记事开始,就一直处在劳碌的生活中。年幼时,他帮父亲在豆腐摊子上忙碌,长大后,他又承担起家里的农活。直到父亲去世,家里已没有地可分,他和兄弟们只能依靠自己谋生。最终,朱五四成为了乡里地主的佃户,继续为生计奔波。

尽管他一生辛勤劳作,将大部分汗水洒在刘家地主的田地上,但临终时,刘德竟然连一块安葬的土地都不愿施舍给他。至正四年,朱五四和妻子陈氏、长子朱重五在短短一个月内相继去世,家中只剩下了二儿子朱重六和小儿子朱重八。

面对无法安葬亲人的局面,兄弟俩束手无策,只得向刘德求助,希望凭借父亲为他辛勤耕作多年的情分,能够得到一块埋葬的土地。然而,刘德却毫不理会,不仅拒绝,还因朱重八丢失牛而心生怨恨,最终命令仆人将兄弟俩赶走。

正当朱家兄弟绝望之际,刘家族中的刘继祖心生怜悯,给了他们一块荒坡地,将朱五四埋葬。谁能想到,这一份仁爱,竟成为日后改变历史的关键。刘德并不知道,朱重八最终会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而刘继祖的这一行为,最终也救了刘家数百口人的性命。

朱五四被埋葬后,家中已经无法再继续生存下去。朱重六和朱重八只能与大嫂分别,离开家乡去谋生。朱重八最终选择了去皇觉寺出家做和尚。尽管做和尚有了食宿保障,他已感到知足,但命运却没有给他安稳的机会。

由于元末的苛政与重税,社会动荡不安,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寺庙的施舍减少,朱重八所在的寺庙收入骤减,食物供给短缺,朱重八不得不再次出走谋生,最终加入了红巾军,改名为朱元璋,历经数百场战斗,最终成为了大明的开国皇帝。

成为皇帝后,朱元璋回到家乡,再次见到了刘德。此时的刘德早已困顿潦倒,地方官员因他得罪过太祖而施加重压,使他过得极为困苦。朱元璋望着眼前叩头求饶的刘德,心中并未产生报复之意,反而只问刘继祖是否仍在世。可惜刘继祖早已去世,朱元璋为了感念他的恩德,追封他为义惠侯,并追赠他的妻子为义惠侯夫人,享有侯爵待遇。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念之仁可能会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行善积德,往往能够获得出乎意料的回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宋代诗人赵汝鐩的十首诗词,山中... 赵汝鐩,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 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
顺治:被命运捉弄的大清悲情天子 在紫禁城巍峨的宫墙之下,藏着明清两朝无数帝王将相的悲欢离合,而清朝顺治帝福临的一生,堪称其中最令人唏...
原创 荣... #图文打卡计划# 1973年北京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刚冒出花朵,一通电话就搅动了平静...
原创 韩...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吕后和萧何合谋以谋反之罪设计致死。 当年,萧...
原创 军... 1974年,在一系列运动的推动下,福州军区召开了“四联会”及扩大会议,会议专注于运动及已经被调往兰州...
原创 契... 曾经有个在北方称霸了两百多年的强大民族——契丹族,说没就没了。他们建立了辽朝,后来还兴起了西辽,结果...
原创 西... 西晋,作为一个短暂的朝代,仅仅存在了51年。公元316年,晋愍帝司马邺在安定城向刘曜投降,宣告了西晋...
半途而废的尝试:回顾一部骑士与... 约翰·克莱门茨 ARMA 主任 大约在 2007 年左右,纽约市一家小型电视制作公司联系我,希望...
原创 李... 人间处处有真情,徐茂公与单雄信不仅是战友,更是挚友。单雄信被帝王处决后,徐茂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他...
原创 韩... 历史上,韩信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是西汉初期的杰出人物,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在军事和政治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