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除了以卓越的战功闻名外,他还具备了其他三位将领所不具备的政治智慧。通过在战争中建立赫赫战功后,他能够及时识别何时退隐,不仅保全了自己的生命,还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安稳的晚年。
王翦能够善终,表面上看似是凭借其出色的战功,但实际上有一个“恶习”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恶习”从他少年时代就开始形成,随着他参与灭楚战争时达到了顶峰。那么,这个“恶习”究竟是什么?他又是如何逐渐染上这个恶习的呢?
王翦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虽然家境贫困,但他始终不懈努力,力求有所成就。由于家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的皇族,他从小便有着复兴家族的梦想,并为此而奋斗。想要在秦国脱颖而出,王翦明白,最快的方式就是参军,而不是读书或者经商。
当时,秦国的商鞅变法已大力推行,商鞅规定,只要参军,并且在战场上斩获敌军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土地、住宅,甚至还能得到奴隶。因此,王翦自幼便下定决心,苦练武艺和兵法,希望通过在军中的表现,赢得秦王的青睐,改变家境的困境。
16岁时,王翦应征入伍,凭借非凡的武艺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他迅速受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赏识,不久便晋升为千夫长,调任咸阳守城。作为一名守城将领,王翦有机会多次见到当时的秦王嬴政。嬴政虽然已登基,却尚未掌握实权,政权依然掌握在太后和丞相吕不韦手中。嬴政不甘心只做一个傀儡,因此他在暗地里积累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掌握秦国的实际权力。
一天,嬴政出游,王翦担任随行侍卫。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刺客的袭击,王翦拼死保护嬴政,最终杀死所有刺客。嬴政感动于王翦的忠诚,将其视为心腹。之后的调查揭示,刺客是太后的宠臣嫪毐派遣的,意图暗杀嬴政,让嫪毐及太后的私生子登上王位。嬴政愤怒不已,召见王翦商讨应对之策。王翦建议嬴政在前往雍城举行成年礼之际,顺势铲除嫪毐。嫪毐中了圈套,最终兵败身死,连同其两个孩子也被嬴政残忍处决。
嫪毐死后,嬴政离掌权的距离越来越近,他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吕不韦。吕不韦深得当时朝中官员的支持,是权倾朝野的大权臣。为了拉下吕不韦,王翦建议利用嫪毐的事件,搜集吕不韦与嫪毐勾结的证据。最终,吕不韦在铁证面前被迫辞去丞相职务,回乡隐退。不久后,嬴政通过毒酒将其处死,彻底掌握了秦国的政权。
在铲除嫪毐与吕不韦的过程中,王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嬴政欲以丰厚的赏赐回报王翦,问他想要什么。王翦坦诚地回答:“房子、土地、女人。”嬴政听后大笑,认为王翦并不贪图官职,知道他的家境贫困,于是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赐给他豪宅、土地和美丽的女子。从此,王翦养成了一个“恶习”:每当立下赫赫战功,他便会索要丰厚的赏赐。
随着国内的敌人一一被清除,嬴政将目光投向了六国,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大业。为了测试秦军的战力,嬴政先选中了韩国,并派遣内史腾出征。不久,韩国便被迅速灭掉。王翦看在眼里,心生不甘,便向嬴政请求亲自指挥一场大战,报答嬴政的恩惠。嬴政正在考虑征服赵国,便同意了王翦的请求,要求他提出作战方案。王翦几日后提交了战策,嬴政大为满意,便将灭赵重任交给了王翦。
王翦出征赵国时信心十足,因为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已经国力衰弱,而此时的秦国正如日中天。然而,他的对手是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李牧的军事才能不可小觑。王翦与李牧激战了一年,始终未能突破李牧的防线,令王翦心生绝望。嬴政得知后,威胁王翦若不能取胜,便要自尽谢罪。王翦在绝境中想到了孙子兵法中的“反间计”。他以重金收买了赵国的大将郭开,利用郭开制造内乱,最终李牧失去了赵王的信任,被杀害。没有了李牧的赵国在王翦的进攻下迅速崩溃,王翦最后攻破赵国首都邯郸,活捉了赵王迁,赵国宣告灭亡。
嬴政得知胜利的消息后,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给所有立功的大臣赏赐。当轮到王翦时,嬴政再次问他需要什么奖赏。王翦依旧如之前所说:“房子、土地、女人。”嬴政觉得有些奇怪,便问他:“这些已经赏赐过你了,为什么还要?”王翦平静地回应:“上次的大王赏赐,足够我自己用,但如今我的儿子已经长大,我是为他求的。”
嬴政心中明白王翦的真正需求,但仍觉得有些不满,因为他知道王翦要求的奖赏并非无关紧要的物品,而是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来满足。尽管如此,嬴政仍无法忽视王翦的卓越贡献,只得答应他的请求。
随着赵国的灭亡,燕国感受到了秦国的巨大威胁,燕国的君臣纷纷商讨对策,如何避免重蹈赵国的覆辙。最终,燕国的太子丹策划了一个妙计,派遣荆轲去刺杀嬴政。但遗憾的是,荆轲未能成功刺杀嬴政,反而惨遭失败,嬴政愤怒至极,立即派王翦攻打燕国。燕国的军力虽强过韩国,但比赵国要弱。由于缺少杰出的将领,最终由太子丹亲自指挥,结果可想而知,燕军很快败北,太子丹带领残兵逃往东北。而王翦则迅速带领大军,凯旋而归。嬴政喜出望外,亲自迎接王翦凯旋。
再一次,嬴政为王翦封赏时,王翦却表示:“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大王自行判断。”嬴政听后心情大好,觉得王翦终于明白了应得的赏赐不是自己索要的物质,而是更加重要的官职与荣耀。于是,嬴政为王翦封了诸多官职。王翦回家后,仍旧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王翦的儿子王贲也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将领,在父亲的帮助下,王贲很快得到了嬴政的青睐。王贲指挥秦军攻下魏国,清除燕国残余势力,进一步巩固了秦国在北方的霸主地位。秦国的统一大业终于接近尾声。嬴政开始考量灭楚的战事,王翦和李信成为两大备选将领。
最终,嬴政选择了李信率军攻楚。李信提出自己可以用20万军队在三个月内解决楚国,而王翦则认为需要60万大军,且胜利可能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嬴政虽然心中倾向王翦,但在李斯的建议下,还是决定让李信挂帅,开始了征服楚国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