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述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时,宋庆龄与宋美龄无疑是绕不开的两位重要人物。她们是一对亲姐妹,一位嫁给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另一位则与蒋中正携手共度一生。
特别是“412事件”后,姐妹俩因各自的政治立场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才重新建立联系。
1936年,西安事变的爆发令蒋介石被扣押,形势变得异常紧急。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宋美龄迫切地给姐姐宋庆龄打去电话。
“是不是你想让我救老蒋?”电话那头,宋庆龄直接了当的开口。
宋庆龄到底有没有帮忙救出蒋介石?姐妹俩最终走到了什么样的结局?想要知道更多的细节,敬请继续阅读。
宋家共有六个子女,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宋庆龄和宋美龄。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押。宋美龄焦急万分,立刻联系了她的姐姐,声音中充满了恳求:“姐姐,请你救救达令!”
“小妹,虽然我们两人分别嫁给了不同的男人、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但我们身为中国人,心却始终连在一起。”
宋庆龄回应道:“我可以帮忙,但前提是老蒋必须承诺国共两党必须合作,共同抵抗外敌。”
回到“412事件”,蒋介石发动内乱,导致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感。
在西安事变后的局势中,许多人要求对蒋介石严惩,以替那些牺牲的战士报仇。然而,毛泽东力排众议,提出要与蒋介石放下过去的恩怨,专心一致对外。
毛主席找到了一个关键的桥梁,这个桥梁便是宋庆龄。
经过宋庆龄以及中央领导的努力斡旋,西安事变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
正如俗话所说,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而姐妹间的情谊更是不言而喻。
在抗日战争期间,宋美龄特意为宋庆龄安装了一部私人电话,常常趁着蒋介石外出时,拨通姐姐的电话,聊起往日情怀。
“姐姐,最近身体如何?”
“托姐姐的福,身体很好,姐姐可好?”
“真希望能再见到我们的兄弟姐妹们。”
“放心吧,姐姐。今生今世,我们一定能再度团聚。”
然而,谁曾想,1949年,宋美龄随着蒋介石败退台湾,再也没有回到大陆。
同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而宋庆龄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然而她与宋美龄再也没有重逢过。
那么建国后的宋庆龄都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1951年,宋庆龄荣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奖金为十万卢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然而,宋庆龄毫不犹豫地将这笔奖金全部捐了出去。
“宋大姐,您就不为自己留一些吗?”
面对工作人员的关心,宋庆龄微笑着摇了摇头。
“这笔钱我自己用不着,还是捐给福利院吧。”
“宋大姐,感谢您!大家都替您感谢。”
“不用谢,大家是我的亲人。既然是亲人,又何必言谢呢?”
这笔捐款被用于建设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托儿所和幼儿园等。
有一天,宋庆龄路过幼儿园时,看到孩子们在门口等候,她忍不住走了进去。
“大家看,是谁来了?”
“是宋妈妈!宋妈妈!”
孩子们纷纷跑到她面前,热情地围住她。
“最近大家都好吧?”
“宋妈妈,我们很好!”
宋庆龄笑着张开双臂,温柔地将孩子们一一抱在怀里。
1952年国庆前夕,宋庆龄还亲自指导儿童剧团做汇报演出,毛主席对这场演出十分欣赏。
“那只小猫真有意思,宋先生,这部剧叫什么名字?”
“主席,这部剧叫《兔子与猫》。”
“真有意思!你看看,那只小猫演得真好!宋先生,这类儿童剧要多搞搞。文化建设,要从娃娃抓起!”
1981年5月,宋庆龄病重,卧床不起,但她依然坚持完成了文章《愿小树苗健康成长》。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宋庆龄关心儿童,心怀仁爱,她以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也用真挚的感情关爱亲人。
建国后,宋庆龄依然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团结世界各国的志士仁人。她与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及其女儿甘地夫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54年10月,尼赫鲁携女儿来华访问,宋庆龄邀请他们一同共进午餐,席间三人谈得十分愉快。
“孙中山先生是伟人,是我父亲的榜样,而宋女士则是杰出人物,全世界妇女的楷模。”
“中印两国是邻国,人民是朋友。既然是邻居,就应当和睦相处。”
尼赫鲁对宋庆龄极为敬佩,亲手送给她自己的签名著作。
1955年12月,宋庆龄访问印度,再度与尼赫鲁父女会面。三人在甘地的墓前深切交流,探讨和平与外交。
“中国热爱和平,愿意与印度永远为朋友。”
宋庆龄的期许虽好,但不幸的是,印度后来却伤害了她和全国人民的感情。
1981年,宋庆龄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虽然宋美龄未能亲自探望,但她依旧每天虔诚地在客厅为姐姐祈祷。
同年5月,宋庆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开始安排后事。
“我死后不要葬在中山陵。”
“为什么,宋大姐?”
“我们家里有八个墓穴,生前约定,无论发生什么矛盾,死后都要埋葬在一起。”
宋庆龄深知亲情的可贵。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去世,享年90岁。
建国后,她忘我工作、严于律己,积极关心儿童与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尽管出身“大小姐”,宋庆龄却始终保持谦逊,低调务实,成为了近代女子的杰出榜样。
她始终珍视与亲人的关系,那段曾经团聚的时光和与小妹通话的日子,常常萦绕在她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