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中,谥号是对皇帝、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的生平评价。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谥号,这也是一种荣誉与象征。以蜀汉为例,只有像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十几位大臣才有幸获得了谥号。而今天我想谈的是东吴的情况,东吴获得谥号的高官人数更为稀少,只有五位。
一、陆逊
陆逊,出身于吴郡陆氏家族,年少时便显示出非凡的才干。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他开始了他的仕途,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等多个重要职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积极参与了攻占荆州的军事行动。黄初三年(222年),孙权任命陆逊为东吴的大都督,命他指挥全局。在夷陵之战中,陆逊以火烧连营的巧妙战术击败了刘备的大军,立下赫赫战功,之后被任命为荆州牧。黄武七年(228年),他取得了石亭之战的辉煌胜利,为东吴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到了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和右都护,辅佐太子孙登,掌管陪都武昌的事务。赤乌七年(244年),他被孙权任命为丞相,这是一个极高的荣誉,堪称封疆大吏。然而,随着孙权父子之间的“二宫之争”逐渐激化,陆逊也卷入其中,最终在次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孙权为他追谥“昭”,这是一种褒义的谥号,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帝王都曾被谥为“昭”,如汉昭帝、汉昭烈帝等,显示出陆逊一生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德。
二、陆抗
陆抗,陆逊的儿子,也是东吴的重要将领。赤乌八年(245年),他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江陵县侯,并接管了父亲的五千部队。赤乌九年(246年),他被提升为节中郎将,驻守柴桑。建兴元年(252年),陆抗被任命为奋威将军,继续承担重要职务。太平二年(257年),他又被任命为柴桑督,随后因其杰出的军事能力,晋升为征北将军。永安二年(259年),陆抗进一步被提升为镇军将军,驻守西陵,确保东吴西部的安稳。
凤凰元年(272年),陆抗率军成功击退晋国将领羊祜的进攻,并亲自攻杀叛将步阐,因而获得了巨大的荣誉。随后,陆抗被任命为都护,并逐步升迁为大司马、荆州牧,成为东吴的顶尖军事人物。然而,凤凰三年(274年),陆抗不幸去世,享年四十九岁。陆抗与父亲陆逊共同被誉为吴国的两大中流砥柱,两人并称“逊抗”,是吴国最后的名将之一。因其屡立战功,陆抗的谥号被定为“武侯”,这是对他作为一名英雄的极高评价。
三、张昭
张昭出生在东汉末年,他为避战乱而迁至扬州。在孙策创业初期,张昭受任为长史和抚军中郎将,承担了文武的重任,得到了孙策的高度信任。孙策临终时,特别将自己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在这一关键时刻与其他大臣们一起辅佐孙权,帮助其平定叛乱,稳定局势。孙权称王后,任命张昭为绥远将军,并封为由拳侯。他还参与了朝仪的编制工作。
在孙权两次考虑设立丞相时,张昭屡次被推荐,但由于他敢于直言和刚直的性格,孙权最终未任用他,而选择了孙邵和顾雍。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因年老体弱,向孙权请求辞去官职,改为辅吴将军、班亚三司,封娄侯。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他的谥号是“文”,这一谥号在历史上颇具威望,许多伟大的皇帝,如汉文帝、魏文帝等,均被赋予了此谥号。
四、张承
张承,字仲嗣,出生于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他是东吴大臣张昭的长子,母亲为诸葛瑾之女。张承自幼以才学出众而闻名,并与诸葛瑾、步骘、严畯等人交好。后来,他逐步担任了骠骑将军西曹掾、长沙西部都尉等职务,凭借着出色的才智和勇武,最终被任命为濡须都督和奋威将军,封都乡侯,因此又被称为张奋威。
在赤乌七年(244年),张承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他的谥号是“定侯”,这不仅体现了他一生稳重和忠诚的品质,也体现了他为东吴所做的贡献。
五、顾雍
顾雍,出身于江东吴郡的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他年少时便深受蔡邕的教导,学问卓越,年轻时就担任了合肥县令。后来,顾雍被任命为会稽郡丞,负责处理郡内事务,成功平定了叛乱,安定了郡县的局势。此后,他进入孙权幕府,成为左司马,逐步被提拔为大理、奉常,并最终成为尚书令,封阳遂乡侯。
在黄武四年(225年),顾雍被任命为太常,并很快晋升为丞相,负责平尚书事务,进封醴陵侯。他为相长达十九年,期间多次以卓越的政治眼光和智慧辅佐东吴的政务,为东吴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