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曾有一部古装喜剧《铁将军阿桂》,讲述的是阿桂的传奇故事。剧中的阿桂是一个几乎不识字的常胜将军。历史上,的确有这样一个人物,而实际的阿桂却不仅仅是一个勇猛的战士,他在文化上也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是清代满人贵族中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的治世名臣。阿桂的贡献之一,便是他在新疆的屯田工作,极大地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使新疆成为中国的神圣领土。而这不过是阿桂众多功绩中的其中一项。
一、贵族出身却要科举
阿桂出身于满族正蓝旗的章佳氏家族。到了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清朝已经入关多年,并且进行了汉化,但朝廷依然对满汉进行区分。满人享有极大的特权,尤其是在参政方面,满人可以通过担任御前侍卫、荫蔽等职位直接参与政事,而汉人则必须通过科举进入仕途。阿桂的父亲阿克敦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这是清朝的高级官员,凭借父亲的地位,阿桂完全可以轻松进入仕途,但他却选择了通过科举的途径。
实际上,阿桂的父亲阿克敦同样是通过科举出仕的,并且是一位极具文化素养、热爱汉文化的满人官僚。阿桂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对汉文化充满兴趣,甚至曾拜师于经学大师沈彤。年仅19岁的阿桂便进入国子监学习,并于1738年在乡试中中举,原本打算继续参加科举,但不久后却被授予大理寺丞的职务,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
二、军事生涯的开始
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川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割据川西。乾隆十三年(1748年),朝廷派兵征讨,阿桂也前往前线参赞军机。四川总督张广泗、经略军务讷亲和四川提督岳钟琪因军事策略产生分歧,最终张广泗与讷亲被处斩。然而,岳钟琪却上奏乾隆,指控阿桂与二人勾结,阿桂因此被捕。次年(1749年),乾隆帝因阿克敦年老,宽恕了阿桂,但实际上是将其罢官并软禁在家。此时阿桂年仅31岁,而父亲阿克敦已64岁,阿桂便在禁闭中继续修习儒学。
一年后,阿桂的禁闭解除,重新被授职,开始了文官生涯。他先后担任过军机处章京、江西按察使、礼部侍郎等职,虽然他在这些职位上有所作为,但依旧处于文官体制中。
三、镇守西北
阿桂的转折出现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当时新疆的准噶尔部爆发内讧,清朝决定分兵两路平定西北。阿桂作为礼部侍郎被外派至乌里雅苏台,负责设立军事补给站并招募蒙古兵随军出征。清军在北路入疆时,蒙古贵族青滚杂卜心生叛意,企图趁机造反。阿桂迅速察觉到这一点,并及时向前线的定边将军兆惠通报了青滚杂卜的叛乱计划,使得清军做好了充分准备。最终,青滚杂卜的叛乱被成功平定。这场战斗可以看作是阿桂从文官转为武将的第一次亮相。
四、屯田新疆
平定了青滚杂卜的叛乱后,阿桂继续在新疆与蒙古一带执行任务。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和卓兄弟在返回天山南部后发动了叛乱,清军开始了多次的和卓之战。阿桂在这场战斗中担任了平叛将领,并在追击和卓叛军的过程中,采取了心理战的策略,最终成功瓦解了敌军。和卓兄弟被杀后,和卓之战宣告结束。
战后,清朝决定正式驻军新疆。由于阿克苏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阿桂被派往该地区。他不仅要抵御外敌,还要致力于维持各民族之间的和谐。阿桂引进了汉魏时期的屯田制度,并且带领维族人民一同耕作。这一措施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加深了维族对清朝的认同感。屯田制实施后,新疆的粮食自给自足,清军的补给得到了保障,也促进了内地与新疆的交流。最终,阿桂被提升为上三旗正白旗,并调回北京,担任八旗都统。
五、平定金川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四川金川土司再次叛乱,阿桂被任命为四川提督随军出征。阿桂在这场战争中迅速连克金川三个山寨,并最终在1772年成功稳定了南路军的局势。接着,他组建了特种部队,带领他们翻越山岭,深入敌军腹地,最终攻克了金川的主要阵地。至1776年,金川地区的叛乱最终被平定,阿桂因功被乾隆提拔为军机大臣、大学士,实际上成为了大清的宰相。
阿桂担任军机大臣期间,深知大清国力已由盛转衰,曾积极参与对缅甸的外交谈判。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阿桂通过谈判成功促使缅甸称臣纳贡,维护了帝国的体面。
文史君说
阿桂不仅以武功卓著为人称道,他在文化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他主编了《盛京通志》、《满洲源流考》和《平定两金川方略》等书。然而,阿桂的历史评价并非完美,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放纵了和珅,甚至亲自疏远和珅以避免得罪乾隆。阿桂的历史形象,既有忠诚与智慧的光辉,也充满了复杂与矛盾。
参考文献
《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
林国海:《伊犁将军阿桂传略》,《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