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张艺谋导演的新作《满江红》在春节档隆重上映,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注意。影片中融入了许多真实与虚构交织的元素,故事发生在岳飞死后第四年,讲述了靖康耻这段令岳将军一生都无法忘却的悲痛往事。直到1232年,才有机会为这段屈辱复仇。
靖康之耻发生后,北宋已经灭亡,赵构在此时建立了南宋。1232年,金国灭亡,中原的700多万金兵几乎被南宋军队消灭,只剩下不到10万。南宋经过十余年卧薪尝胆,终于得以报仇。
北宋灭亡,赵家王朝经历的靖康之耻究竟有多么惨烈?南宋是如何一步步崛起,具备与金国一较高下的实力的?曾经战力强大的金国,为什么在与南宋的战争中会兵败如山倒?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朝代更替通常伴随着政治动荡和兵变。一个德行不修的皇帝如果无法掌控朝堂,国力衰弱、民生困苦,必然会引发能人义士的反抗,推翻腐朽的政权,建立新朝。历史上,汉高祖刘邦凭借秦朝的暴政起义称帝;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则在后周政权动荡时,发动陈桥兵变,成功建立新朝。每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由于实力衰退,导致内外敌对势力的侵蚀。
赵匡胤深知这一点。当他掌握政权后,除了享受无上的荣光,也隐隐感到担忧。作为一名武将,赵匡胤通过兵变得到了皇位,而他的部下同样是能干的将领。若这些人心生野心,欲效仿他当年的做法,那该怎么办?
因此,赵匡胤始终心怀警惕,担心这些曾并肩作战的将领会夺取自己的权位。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赵匡胤决定削弱这些武将的兵权,让他们再也无法与自己抗衡。于是,赵匡胤利用一杯酒的功夫,将那些武将的兵权一一剥夺,送他们回家养老。从此,他终于能够高枕无忧。
正因为赵匡胤的这种思维,宋朝的后续皇帝都在他的思想影响下,将“重文轻武”推向了极致。统治者对兵权的掌控变得越来越严密,而对文人的崇敬却达到了极点。这种策略虽然促进了宋朝文化和经济的繁荣,但也让宋朝的军事力量与前朝相比,显得极为薄弱。
人们在寒窗苦读,努力考取功名时,往往忽视了一个国家失去军事实力的严重后果。当强邻环伺,缺乏足够的军事防卫,国家如何应对外敌入侵?
宋朝的武将逐渐减少,常规军队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支持,实力不断削弱。到了北宋末期,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与此同时,宋朝的邻国金国却悄然崛起,强化农业和军事力量,逐渐变得强大。
金国的建立者是女真族人,他们一直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尽管汉族王朝的军队一度强大,但金国的创立者完颜阿骨打早在上位后便意识到,只有改变对汉族的政策,发展农业和军队,才能最终实现对中原的侵略。
完颜阿骨打深知与宋朝联合对付辽国能够为金国争取更多利益。宋徽宗曾因辽国霸占燕云十六州而心生不满,早已图谋收回失地。于是,宋金两国达成了联合攻辽的协议。然而,宋徽宗并未按照约定按时出兵。国内的民众起义让宋朝分散了兵力,金国趁机攻破辽国。
金国太祖完颜阿骨打原本期待宋朝的援军,但看到宋朝并未如约出兵,立即意识到辽国兵力脆弱,不需要任何援助便可轻松攻占辽地。与此同时,宋徽宗也深感焦虑,急忙调兵赶往战场支援,但为时已晚。
这一战,不仅使宋朝未能收复失地,还暴露了宋朝国力的弱点。金国认为宋朝已不再具备威胁,于是开始在边境挑起事端。而宋朝当时的统治阶级腐败,宰相蔡京专权,王黼贪腐,国家治理极为混乱。宋徽宗沉迷艺术,无心政事,导致国家政权逐渐失控。
此时的宋朝,内忧外患,百姓疾苦,金国屡次进攻,最终占领了大宋的疆土,许多宋朝的皇室成员、官员和百姓都被掳走,成为金国的俘虏。靖康之耻让宋朝的皇帝和贵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靖康之耻之后,宋朝灭亡,只有赵构得以幸存。赵构原本并不起眼,他资质平庸,缺乏雄心壮志,靖康之耻前并无太多人看好他。然而,命运发生了剧变,他成为了唯一幸存的皇族成员。在百姓心中,赵构成了唯一的希望。南宋的建立,源于民众希望通过报仇恢复尊严,但赵构并未展现出足够的决心。
尽管赵构没有勇气与金国开战,南宋却仍有许多将领心怀复仇之志,尤其是四位将军名声显赫。首先是韩世忠,他与妻子梁红玉并肩作战,屡屡打败金国水军。其次是刘光世,他在宋徽宗时期便已表现出色,为报国仇积极投入抗金战斗。再者是张俊,他虽然能力一般,但在抗金的战场上毫不退缩,屡次带队迎战金兵。最后就是岳飞,他自幼立志报国,在母亲的激励下,带领南宋军民奋勇抗敌,取得了辉煌战绩。
岳飞的英勇与无畏,曾让南宋的民众充满信心,但命运捉弄,岳飞在一系列诏令下被迫回都,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陷害致死。岳飞的死,让南宋的军队士气崩溃,最终无力再与金国抗衡。直至宋理宗上位,南宋才开始迎来政治上的转机。
金国覆灭后,南宋依然面临强敌——蒙古。蒙古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逐渐崛起,成为金国的新对手。南宋看到了这个机遇,决定与蒙古联合,共同对抗金国。1232年,蒙古对金国宣战,南宋也及时派遣援军。金国最终被彻底击败,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南宋的复仇之梦得以实现。
尽管南宋在这一战中取得了胜利,但国家已经陷入衰败,最终还是未能抵挡蒙古的进攻,南宋在历史的车轮中最终走向灭亡。宋朝的兴衰告诉我们,国家的政权更替,固然是历史常态,但如果领导者视野狭窄,无法有效治理国家,往往会导致百姓的苦难和国家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