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一大臣穿破衣上朝,朱元璋直夸他是清官,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创始人
2025-09-05 21:06:44
0

历代的明君中,鲜有能与洪武帝相提并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历代君主当中,总有一些君王施政有善有恶,做得好的有限,未尽善者更多。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却以其卓越的政德,成为了历代君主中的一位楷模——这也是顺治皇帝对他的评价。

朱元璋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曾经是个乞丐、是一个和尚,甚至是个普通的士兵,但最终他一步步走上了皇帝的宝座,被称为“乞丐天子”。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到成功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朱元璋所经历的艰难与困苦,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除了自身的坚忍不拔,朱元璋在用人方面的独特眼光也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他手下不仅有蓝玉、徐达、常遇春等名将,也有刘伯温、李善长这样的政治谋士,可以说,几乎所有有才干的人都愿意归附于他。

然而,即使像朱元璋这样识人明智,也难免有失误。有一位大臣,平时衣着破旧,这位大臣的表现引起了刘伯温的警觉。刘伯温曾多次向朱元璋建议,称此人不应留用,然而朱元璋最初并不认同。最终,历史证明刘伯温的警觉并非空穴来风。那么,这位令人怀疑的大臣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细说其中的故事。

故事要从朱元璋的起义时期说起。元朝末年,元顺帝在位时,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元顺帝不仅不解决天灾带来的困厄,还采取重税压迫百姓,致使民众疾苦。朱元璋的父母便是在这连年的天灾与饥荒中死于非命。父母的死让朱元璋决定出家为僧,尝试寻找生路。

当时,元顺帝并无治国理政之能,他的软弱导致了民众纷纷起义,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红巾军。朱元璋从寺庙中出来,加入了红巾军,凭借着他过人的智慧与勇气,最终成为了红巾军的领袖。面对日益强大的起义力量,元朝朝廷深感无力,于是派遣大臣赴各地招抚这些起义军。

元朝政府派遣张昶前往接触朱元璋,希望通过招安化解红巾军的威胁。初次见面时,张昶满口豪言,承诺给朱元璋荣华富贵,美女如云。面对如此丰厚的诱惑,朱元璋只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不去”。张昶以为自己能说动朱元璋,但没想到朱元璋毫不动心,继续带着自己的军队壮大势力。最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建立大明后,朱元璋的治国理政更是充满了智慧。张昶被召入朝中担任重要职务。虽然身穿破旧衣服,朱元璋对张昶的节俭与清廉大为赞赏,认为他是清官的典范。然而,刘伯温却对张昶有所怀疑,提醒朱元璋不可过于信任这个人。

朱元璋并未听信刘伯温的劝告,而是继续任命张昶负责编纂大明律法。这份任务非同小可,关乎国家的未来。张昶表面上看似忠诚,但心中早已打算重返元朝,甚至曾劝说朱元璋放松对政务的掌控,让更多的将军去打理战事。然而,这样的建议正是典型的昏君行为,朱元璋自然识破了他的用心,并开始警觉。

然而,张昶并没有停手。他通过修法的机会,开始逐步引导更加严苛的法律,试图削弱朱元璋的威望与民心。朱元璋虽然表面上接受了他的建议,但内心早已决定将张昶拉下马。最终,张昶的心思被杨宪发现,他曾写给家人的信件暴露了他心向元朝的立场。信中写道“身在江南,心在塞北”,这让朱元璋彻底相信了刘伯温的判断。

张昶被捕后,朱元璋原本打算放他回元朝,但看到张昶一副坦然的神态,心中顿时生出敬意。张昶的忠诚于元朝,尽管背叛了大明,却依然让朱元璋动容。最终,朱元璋决定按照张昶的要求处死他,让他作为一位忠臣为元朝殉道。张昶的忠诚与对祖国的坚定情感,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历史铭记。

在历史的洪流中,成败的因素复杂多样,但张昶的忠诚以及最终的死,体现了他对自己信仰的坚持。或许正因如此,朱元璋才会让他死得痛快,也让后人铭记这一段特殊的历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圳一知名商场突发公告:9月1... 近日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 天虹商场(横岗店)发布致顾客朋友书 宣布将停止经营 ▲网友在...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四川泸州:创新... ↑ 9月5日,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做游戏。 2023年以来,四川省泸州市...
观礼九三阅兵返穗后,这位英烈后... 广州市天河区的林洁女士,是中国空军抗日英烈林耀的侄孙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两起!诋毁阅兵、策划低俗求婚被... 一网民发布诋毁“九三阅兵”言论被警方依法查处 9月3日,湖北襄阳网警工作中发现有网民孟某某(男,47...
悦读|200余件(组)文物一书... 徐州古时为楚国封地,有着极为丰富的汉文化遗存,想要走进汉文化就要去徐州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专业...
原创 印... 与我们仅有咫尺之遥的锡金,为什么总是给人一种神秘感呢?这些曾经在喜马拉雅山脉脚下雄踞一方的君主,他们...
原创 梁... 历史上,任何一个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背后的内在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必然性”。然而...
原创 被... 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记得点击上方的“关注”,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带来愉快的阅...
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 “唤...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成功入选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该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
原创 清... 在清朝时期,北京四九城内流传着一首民谣:“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这首民谣的出现,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