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名将,他的军事才能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艰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屡次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被封为“魏国公”。
徐达身材魁梧,威风凛凛,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善于指挥和管理军队,加之为人谨慎周到,难得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朱元璋对他极为倚重,曾以“万里长城”来赞誉其功绩与忠诚。
徐达育有四子,分别是长子徐辉祖、次子徐膺绪、三子徐添福和小儿子徐增寿。那么,这四个儿子最后各自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徐达的长子徐辉祖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史书记载他相貌堂堂,风度翩翩,与父亲徐达有着相似的气质。徐辉祖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坚定支持建文帝朱允炆。他忠心耿耿,鹤发银丝之下的面容透露出一股英气,指挥军队奋力抵挡朱棣的攻势,屡次成功阻击燕军。然而,最终却因草包将军李景隆的失误,金川门被打开,朱棣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入了京师南京。
当朱棣占领南京后,徐辉祖意识到大势已去,心中满是失落。他独自坐在父亲徐达的祠庙中,沉默无言。朱棣得知此事,便命人将徐辉祖拘拿过来亲自审问。徐辉祖在朱棣面前仍然保持沉默,毫不妥协地拒绝支持朱棣。朱棣怒火中烧,原本想将他处死,但是考虑到徐达的赫赫战功以及自己妻子是徐辉祖的姐姐,最终只是将他关押。到永乐五年(1407年),徐辉祖因忧郁而去世,享年四十有余。
徐达的次子徐膺绪生平资料较为稀少,所知甚少。他曾任尚宝司卿,随后升任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并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去世。
徐达的第三子徐添福早逝,没有太多的历史记载。
小儿子徐增寿在父亲的培养下,早年被朱元璋选为勋卫,担任带刀侍从,并晋升至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徐增寿却与他的大哥徐辉祖态度截然相反。他对姐夫朱棣十分欣赏,积极为其效劳,暗中提供情报,多次向朱棣揭露建文帝在京城的动向,相当于在朱允炆身边潜伏的“卧底”。没多久,朱允炆便察觉到了徐增寿的异样。
在朱棣军队渡过长江后,朱允炆当面对徐增寿进行了严厉质问,徐增寿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愤怒的朱允炆当场便握起宝剑,将其斩杀,鲜血四溅。
除了四个儿子,徐达还有四个女儿。其中,长女嫁给了朱棣,后者在成功夺取帝位后,封她为皇后。次女则嫁给了代王朱桂,成为代王妃。徐达的三女徐妙锦,传闻十分美丽且才情横溢,朱棣对她非常仰慕,想把她纳为妃子。不过,徐妙锦对朱棣并无好感,她性格坚毅,毅然拒绝了朱棣的求爱,最终选择出家为尼,以此来避开政治的纷争。她对朱棣的无视,显示出了一位女子的独立和勇气。徐达的小女儿则嫁给了安王朱楹,成为安王妃。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