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中,各路诸侯联合讨伐权臣董卓,共有18位诸侯参与,其中包括了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鲍信、孔融、张超、公孙瓒、张杨、孙坚、袁绍、曹操、马腾和陶谦。当时的武力对抗几乎得到了全国各地诸侯的积极响应,但在这股反董卓的潮流中,有一个尤为突出的人物——刘表,他统治着荆州,却没有加入讨伐董卓的联盟,这究竟是为何?
首先,要知道刘表的官职是由董卓亲自任命的。光和七年(184年),刘表被大将军何进征召,成为了北军中候的掾属。到了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不久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害死。在这个动荡时刻,董卓乘机進入洛阳,迅速掌控了朝政。在同年,他废除了汉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新的皇帝,即后来的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杀死,董卓随后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表接任荆州刺史。可以说,刘表的官位是在董卓的庇护下获得的。由于刘表并没有像袁绍和袁术那样显赫的家世背景,倘若他与董卓翻脸,现有的官职极有可能会被拿回,这种风险无疑对他稳固荆州的地位不利。
其次,刘表刚刚平定荆州政局,实力尚且不稳,缺乏出兵的能力。公元190年,刘表接手董卓的任命后匆忙前往荆州。彼时,江南地区的贼寇横行,袁术聚兵于鲁阳已经掌握了南阳的众多兵力。此外,吴国的苏代担任长沙太守,贝羽则为华容县令,他们各自控制着兵员,在地域内形成了势力。为了安全上任,刘表不得不采取匿名的方式独自奔赴荆州,最终才能如愿以偿。抵达荆州后,他决定前往宜城,联合中庐县的蒯良、蒯越及襄阳的蔡瑁一同商讨对策。在蒯良、蒯越和蔡瑁的帮助下,刘表设宴诱请了五十五名宗贼,成功将他们全数斩杀,之后也获得了他们的部众。唯独江夏的贼将张虎和陈生在襄阳坚守,刘表随后派蒯越与庞季单骑出使,成功劝降了他们的部队。随着刘表的威名逐渐传播,荆州的其他郡守和县令纷纷弃官而逃,仅剩下南阳郡尚在其掌控之外。于是刘表在稳定局势后,密切观察时局的变化。
然而,就在曹操、袁绍、袁术等诸侯联手讨伐董卓之际,刘表刚刚在荆州坐稳了自己的位置,实在缺乏兵力去参与这场讨伐。如果贸然出兵,不但可能复辙前功尽弃,而且还将使荆州更加岌岌可危。更何况,曾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对荆州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难。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中,刘表为了自己的安全和荆州的稳定,最终选择了不参与关东诸侯的此次联盟。
最后,刘表的个性也是他未能参与其中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刘表具备一种自我保守的性格,毫无外扩之志,甚至可说他更关注自己的安稳,漠不关心时局的变化。经过仔细平息荆州内部的动荡后,他几乎没有象征性的向外扩展自己的领土的愿望,对于东汉朝廷的未来走向也显得更加无动于衷。与刘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作为汉室血脉的刘备,他始终致力于复兴汉室,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