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军阀们要想在乱世中立足并壮大,除了需要领导者具有任人唯贤的决心和胆略,还得依赖谋士的智慧与策略,武将的勇力和统帅能力等多个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刘备能够从一个卖草鞋的普通商贩,一步步崛起并最终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后来被称为汉昭烈帝的原因之一。
刘备在三国中的成就,离不开关羽与张飞的鼎力支持。要知道,若不是这两位忠勇之将的相助,刘备可能早在黄巾起义初期就已经死于战场,这样一来,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也许就不会那么贴切,也让关羽和张飞的名字成为三国战场上的传奇,被后人称为“万人敌”。
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关羽和张飞同样身负“万人敌”的威名,三国战场上的不少有名将领纷纷争先恐后地挑战关羽,唯独没有人敢主动挑衅张飞。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不同的原因。
关羽,自幼熟读《春秋》之类的经典,凭借着过人的武艺和智慧,他一生立下无数赫赫战功。在黄巾起义时期,关羽便开始跟随刘备,先后斩杀了黄巾军的猛将程勇,又成功“温酒斩华雄”,并与刘备、张飞联手,三英战吕布,展现了超凡的战力。特别是吕布的存在,让关羽意识到自己尚有提升的空间。直到吕布死后,关羽的眼光变得愈加高远,他看待对手的眼光更具挑剔,凡是他曾经认为不值一提的武将,如颜良和文丑,都成为了他眼中轻松可战胜的对手,甚至开始膨胀自大。除了刘备,他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刘备和张飞与关羽走散,关羽暂时寄居在曹魏阵营。当时,曹操对关羽礼遇有加,甚至送上了赤兔马以示重视。关羽接受后,仍未改其傲气,他得到了赤兔马后,首先说的不是感谢曹操,而是“有了这匹赤兔马,不管兄长身在何处,我都能一日千里地与他相见。”听到这番话,曹操虽然外表保持冷静,内心却不免生气。尽管曹操心中愤怒,但他也只能顺水推舟,表示这马仍归关羽所有,还称赞道:“若我手下的将士都有你这样的忠心,天下岂能不安定?”曹操的这番话表面上是自嘲,实际上却引发了他帐下其他武将的不满,他们感到自己在曹操手下拼死作战,却还不如关羽这个“外来和尚”,这让他们心中很不平衡。
而正是由于关羽的傲气,这才让他成了曹魏武将们的目标之一。尽管他们深知自己无法打败关羽,但仍旧争先恐后地挑战他,只为能够在战斗后,回去给同僚们炫耀一番。关羽的傲慢,使他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一个标杆,哪怕他们明知挑战是徒劳的,也要过上几招,留下“和关羽交手”的战绩。
相比之下,张飞虽然也有很强的个性和傲气,但他并没有如关羽般自命不凡,对人轻蔑。张飞的傲气并非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张飞嗜酒,醉后行为暴躁,常常责打士卒,但这些行为基本上都局限于他对内的表现;而对外,他虽然脾气火爆,但语言上相对朴实,通常只是简单的威胁对方:“你爷爷张翼德在此!”、“小心要了你的命!”这种粗暴的威胁语言反而使得对方觉得没有那么难以忍受,比起关羽那种冷嘲热讽、直戳对方软肋的话,张飞的骂人话反而显得亲切得多。
甚至在当阳桥头,张飞的咆哮吓退了曹魏的精兵,张飞没有讽刺对方,只是站在桥头,拍着胸脯大声喊道:“谁敢来决一死战?”这种冲劲十足的表现,虽然同样威猛,却少了关羽那种让人心生厌恶的傲气。因此,尽管张飞很强悍,但他并没有关羽那样的挑战者。最终,三国中的众将领争相挑战关羽,而对张飞则保持着一份尊敬。
总结来看,张飞和关羽的傲气有着根本的不同。关羽因过于自大、目中无人,最终成了许多敌人的眼中钉,而张飞虽然凶猛,但却保持着适度的谦逊,反而没有遭遇过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