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著名人物曾经说过:“做事能依赖资源和力量的人,通常只是处于中等水平,而能运用谋略和把握人心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水平。”钰姐对此深有感触,认同这句话的深意。
康熙皇帝的一生中,育有35个儿子。然而,在当时医疗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其中有15位皇子早早夭折,未能活到十岁。最终,能够长大成人的皇子仅有20位。康熙晚年时,为了选定继承皇位的接班人,又有5位皇子年纪尚小未成年,因此,在这20位成年皇子中,有9位便卷入了激烈的储位争斗。这段历史便是被称为“九子夺嫡”的一场惊世争斗。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康熙的四子胤禛的境遇最为尴尬,最初他似乎是最没有机会的一位。首先,按照年纪和皇位排位,胤禛既不是最年长的,也不是嫡长子,缺乏明显的年龄优势。其次,从才干来看,胤禛为人低调、沉默,才华并不突出。再者,他的性格也不擅长与人交往,难以赢得人心,个人魅力平平。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胤禛凭借着深不可测的智慧,最终从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成功登上了皇帝宝座。这是为何呢?钰姐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出胤禛脱颖而出的原因,希望与大家分享。
国学大师曾仕强曾指出:“天下第一爻是潜,潜不住的人没有什么才干;只有潜得住的人,才能冒得出,这便是‘潜龙勿用’。”这句话意味着在开始的时候,虽然事情看似有着良好的势头,但由于力量较弱,因此应该保持低调,谨慎行事。
康熙的四子胤禛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他深知,如果想要最终夺得皇位,就必须将自己的野心藏得更深,让康熙对自己产生不设防的信任。历史上,通向皇权的道路常常是血腥且险象环生的,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果与在位者关系太过亲近,暴露了夺位的意图,老皇帝必然会提高警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胤禛在康熙面前一直保持着“无欲无求”的形象,给人一种完全没有皇位争夺心思的感觉。比如,他整日闭门不出,潜心研习书法和佛经,远离朝堂政务,活得像一个悠闲的王爷。
正因为如此,康熙常常去胤禛位于圆明园的府邸散心,闲暇时赏花、谈心等。《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晚年常常心情低落时,便前往胤禛府中调解情绪。甚至在晚年,康熙曾不止一次在忧虑中走进圆明园,放松心情。他深知,胤禛性格低调,不会引发权力斗争的风波,能给自己带来放松与安宁。如此,胤禛逐渐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和亲近,也因此不被其他皇子视为威胁。
然而,胤禛心中对皇位的渴望并未消退。外表的低调和隐忍,掩盖了他内心的野心。这种伪装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智慧。在任何时代,人生处事都需要智慧,而在抱负无法实现时,隐忍与伪装往往成为一种必要的战略。
对于胤禛来说,争夺皇位的第一步便是隐藏自己的意图,让康熙完全不觉察。正因为他极擅长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康熙始终未能看出其真正的雄心。而在展现自己能力的同时,胤禛始终保持低调,从不主动抢功。每当康熙交给他任务时,他总能完成得游刃有余,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康熙曾交给胤禛筹办皇太后的丧事,而胤禛不仅安排得井然有序,还得到了康熙的极大赞赏。
康熙作为一位明君,面对皇位继承问题十分慎重。经过多年对胤禛的观察与信任,他开始越来越重视胤禛。然而,胤禛并未因此满足,而是巧妙地向康熙推荐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实际上,胤禛之所以推举弘历,正是源于他察觉到康熙对废太子胤礽的犹豫与矛盾。当时,康熙对胤礽的长子弘晳非常喜爱,并认为他是继位的理想人选。为了打破康熙的顾虑,胤禛以“推荐儿子”的方式,巧妙地让康熙将目光投向了弘历。此举让康熙逐渐产生了对弘历的兴趣,并开始更多地关注他。
当康熙与胤禛在圆明园赏花时,胤禛随口提到:“父皇,您的两个孙子已经十几岁了,还没见过您,您是否想见见他们?”这一话题引起了康熙的兴趣,他当即让人带来两位孙子。当弘历与弘昼一同出现时,康熙立刻被弘历的气质所打动。尽管年仅12岁,弘历的聪慧和仪表给康熙留下了深刻印象。
弘历不仅外貌俊美,而且谈吐得体,举止自然,完全不像一个12岁的孩子。康熙很快发现,弘历在学问上的才华也颇为出众,尤其是在背诵和理解《爱莲说》时,表现得十分准确。这让康熙对弘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此后,康熙决定亲自考察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钮钴禄氏早年作为一名宫女被选入胤禛府中,虽然相貌平平,但高挑的身材和青春的气质引起了胤禛的注意,最终生下了弘历。尽管胤禛没有给予她名分,但她对弘历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康熙在见到钮钴禄氏时,虽然她并非容貌出众,但他却凭借自己独特的眼光,认为她是“有福之人”,并满意地离去。
这一次的相见,实际上为胤禛稳固了未来皇位的道路。康熙不仅对弘历产生了极高的评价,还决定将他作为未来继承人培养。与此同时,胤禛内心充满喜悦,暗自感叹“成功了”。
1722年,弘历与康熙一同在避暑山庄度过了五个多月的时光,祖孙两人关系日渐亲密。康熙一生最为安慰的事情,就是能够与弘历一同度过那些晚年岁月。弘历与康熙关系亲密,尽管他成为皇帝后,对父亲的崇拜始终未曾改变,模仿康熙的风格,一生努力做到超过康熙的成就。
而当年康熙去世后,胤禛最终接过了皇位,成为了清朝的第五位皇帝——雍正。雍正虽然在位时间较短,但他以极为勤勉和高效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历史的尊敬。他不仅成功稳定了朝局,还在教育儿子弘历的过程中,避免了“九子夺嫡”的惨剧。通过其巧妙的安排,弘历顺利地接替了雍正的皇位,成为了乾隆帝。
雍正的深谋远虑,给乾隆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遗产——非凡的智商、稳定的继承体系,以及成功的教育方式,这些都成了乾隆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