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一考生,抱着一麻袋的馒头参加殿试,康熙:状元就是你了
创始人
2025-09-05 14:04:38
0

古代选拔官员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举孝廉和科举制度。举孝廉要求候选人必须得到他人的推荐与认可,往往需要依赖人际关系,而科举则更加公平,不论出身、家庭背景、财富多少,甚至是否有官场关系,只要参加考试并取得好成绩,就有机会进入官场,改变命运,实现社会阶层的跃升。

科举考试并非易事,许多学子为了荣登状元宝座,往往倾尽一生的努力,有些人甚至直至暮年才终于得偿所愿,成为状元;然而,也有些人虽勤奋一生,却可能一辈子连秀才的身份都未曾得到。比如洪秀全,他屡次考试未中秀才,最终因失望而选择起义反抗。

而在清朝时期,有一位传奇人物,四十三岁才高中状元。他带着一大麻袋馒头前往京城参加殿试,这一幕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当即决定将他定为状元,并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这位状元名叫李蟠,是康熙年间的钦点状元,来自江苏徐州,而徐州历史上极少出状元。李蟠成为了明清两代以来,徐州唯一的文状元。

科举考试周期较长,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人能在二十岁左右成为状元,大多数考生都需到三十多岁才有可能考中。因为要先通过乡试,成为秀才,才能进一步参加会试。乡试未中的考生,要等三年后才能再考;而一旦考中举人,就有资格前往京城参加会试。

科举的会试通常需要几天,考生需在固定的小隔间里进行考试,期间除了考题外,吃饭、上厕所等日常事务也要靠自己解决,考生需自备食物和被褥。馒头是最常见的干粮,因为它轻便、易携带且不易腐坏。李蟠是个不怕吃苦的人,他为了避免饥饿影响考试表现,背着一麻袋馒头前去参加殿试。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蟠家庭并不富裕,但他对科举的决心与执着无疑是十分坚定的。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祖父是明朝的举人,父亲曾是南明朝廷的拔贡。虽然父子二人未曾有过显赫的成就,但他们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李蟠身上。李蟠直到三十六岁时才考中举人,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经过七年的坚持,终于实现了祖孙三代的状元梦想。

尽管李蟠带着馒头参加考试,但在考试过程中,他很快就把所有的馒头吃光了。在饥饿的状态下,他无奈之下厚着脸皮向监考官求助。此举在当时被认为有些不合规矩,李蟠的举动很快传到了康熙的耳中。康熙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便想要亲自了解这个考生是否真有其才。康熙询问了李蟠关于军事、政治、农业、水利等各方面的问题,李蟠答得条理清晰,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康熙顿时改变了对李蟠外貌的初步看法,认为他不仅有才,且非常聪慧,于是立即决定将他定为状元。虽然李蟠因此获得了“饽饽状元”的外号,但他丝毫不在意别人怎么说,因为这是皇帝钦点的状元,象征着荣耀和认可。

进入翰林院后,李蟠始终坚守正直、不徇私情的原则,致力于为朝廷选拔人才。他在担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期间,坚持杜绝一切贿赂行为,公正无私地评选出有才之士。由于这种严谨的态度,他得罪了不少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可能拥有深厚的背景,能轻松让李蟠在官场上失势。

最终,李蟠因公正无私而遭到了报复。康熙三十八年,他被诬陷在乡试中徇私舞弊。康熙对此十分重视,立刻组织了一次复试,将李蟠选中的考生安排在内廷大臣的监督下重考,结果这些考生都表现优异,证明李蟠并未作假。然而,李蟠因被孔尚任捏造的谣言所困扰,最终被流放到外地。三年后,李蟠回到了家乡,心灰意冷,再也不愿再涉足官场。

康熙在南巡时曾考虑重新启用李蟠,但李蟠婉言谢绝,从此专心于写书和作诗,过上了宁静的晚年生活,直至七十四岁去世。时隔八十多年后,清朝的一位巡抚听闻李蟠的事迹,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名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江苏首富的新野心:让00后儿子... 作者 |源媒汇 胡青木 一家尚未“摘星脱帽”的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半年报。 2025年8...
原创 金...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他来中国之前,还特意去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可不得了,让咱中国人一看,那真是热泪...
原创 黄... 1989年,已经85岁的黄维早已被特赦,并成为了新中国的政协委员。然而,他却执意要去抚顺战犯管理所探...
原创 山... 1964年,邓颖超正在北戴河休养,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原来是山西的老红...
梅西:今天是我在阿根廷最后一场... 直播吧09月05日讯 南美世预赛第17轮,梅西梅开二度,阿根廷3-0委内瑞拉。赛后梅西接受了采访。 ...
原创 不... 李某英书记的事件,不能仅仅通过结果的对错来评判,更应注意认知的不同和初心的误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公职...
原创 王... 最近,《唐朝诡事录》逐渐走红,剧情涉及到唐朝时期的一些显赫世家。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隋唐时期的“五姓...
原创 汉... 汉中之战是刘备在历经多年征战后,与曹操之间的决战。为了这场关键之战,刘备调动了大量兵力和谋士,除了让...
原创 宋... 宋朝共出过18位皇帝,其中有一位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那便是宋仁宗赵祯。他在位期间的治国政策,深得...
原创 容... 自近现代以来,醴陵出现了大量人才的涌现现象。这种人才的繁荣不仅带来了荣耀,也引发了一些误解,甚至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