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是怎么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
创始人
2025-09-05 13:34:58
0

中国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绝非一蹴而就。这条道路,布满荆棘,洒满了先辈们的血与泪。纵使在今天,我们常把这段历史视作过去的辉煌,但若仔细剖析,就会发现,这背后凝聚的是无数辛酸与努力。

要理解中国如何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我们必须从联合国的成立谈起。二战的爆发让全球陷入无尽的战火与动荡,这也直接促成了联合国的诞生。联合国的根本使命,便是为各国提供一个平台,通过和平谈判来化解矛盾、解决纷争,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国际平台,国家之间的争斗与冲突将永无止境,世界也许会永远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既然有如此众多的国家,为什么大家愿意接受联合国的调解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联合国的权力结构中。可以说,联合国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庞大的“帮派”,而各个世界大国则是这个“帮派”的核心成员。例如五常国家,他们不仅是联合国的主导力量,也是这场全球博弈的引领者。没有这些大国的支持,联合国就像是无力的巨人,无法有效调解纷争。

中国,尽管当时饱受贫困与战乱的困扰,但凭借广袤的国土和庞大的人口基础,尤其是击败了东亚的霸主——日本,中国已经摆脱了许多历史包袱。中国的历史告诉世界,这片土地上有一个不会轻易屈服的民族。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深入东亚,才能在这个地区稳定局势。因此,美国为了联合国的长远发展,坚决支持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苏联与英国也在一定条件下表示支持,从而使中国名义上成为了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

然而,名义上的地位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实质性权力。当时的中国,虽然坐在了五常的席位上,但实际上并未拥有真正的权力,尤其是在决策中。所有的国际事务,依然由美国主导,处于根本性的权力空白中。

提到五常的实质性入常,关键在于“一票否决权”。这一权力的独特之处在于,哪怕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以及所有成员国都同意某个提案,若其中任何一位常任理事国持否决意见,便可彻底否决该提案。这不仅是五常国家核心地位的体现,更是世界政治博弈中的关键筹码。问题在于,虽然五常国家在名义上拥有这一权力,但若没有足够的国际地位和实力支持,这个权力也无法得到有效行使。

因此,争取一票否决权,背后需要的是实力。正如当年的中华民国,尽管名义上是五常之一,但始终未能行使这一权力,甚至在美国支持下才偶尔使用过一次。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五常的席位却归属给了台湾,导致新中国失去了这一象征性地位。面对这一现实,中国没有放弃,而是凭借自身的努力,逐渐赢得了世界的认同,最终成功恢复了五常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亮相,便是在朝鲜战争中展现出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组建了联合国军队参与战斗。美国与联合国的军队越过了三八线,但中国毫不退让,坚定地表达了反对立场。周恩来总理严词警告美国,如果美军继续侵略朝鲜,中国必定出手。正如中国所言,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迎战联合国军,最终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这一胜利震撼了世界,也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的尊重。这是中国第一次行使一票否决权,尽管当时中国并未正式成为五常,但通过这场战争,世界终于意识到:如果忽视中国的声音,后果不堪设想。

紧随其后,越南战争的爆发,再次证明了中国在亚洲事务中的影响力。美国在越南的失败深刻改变了全球战略格局,使得美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中国的立场和意见。与此同时,印度对中国提出挑战,试图通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要求中国割让领土。然而,印度低估了中国的实力,经过一个月的自卫反击,中国教训了印度,彻底打破了印度“第三世界领袖”的幻想。印度的失败也使得周边国家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为新中国争取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提供了重要支持。

不仅如此,中国还在与曾经的“老大哥”苏联的对抗中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中苏珍宝岛战争中,苏联的强大军队未能在中国解放军面前占得任何便宜,彰显了中国在亚洲的崛起与觉醒。中国不仅恢复了亚洲的影响力,更在世界舞台上重塑了自己的地位。

而中国真正跻身五常的关键时刻,出现在1964年。当中国成功爆破了第一颗原子弹,并在1967年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标志着中国的核能力与军事力量迈上了新的台阶。1971年,中国成功试射了东风-5洲际导弹,显示出中国已全面掌握洲际导弹技术。这一系列的军事突破,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为恢复联合国五常席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终,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顺利恢复了合法席位,这一席位不仅仅是象征性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包含了“一票否决权”。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也是中国不懈奋斗、持之以恒的结果。

回顾中国的入常之路,可以说是一段充满艰难与挑战的历程。近代的屈辱与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伤痛,但中国的强大土地与悠久文化始终是其崛起的基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诸多外敌的挑战,中国凭借抗美援朝、越南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等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有力量站起来,世界再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国必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更强大的力量与智慧,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暑期创作大赛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有一位传奇人物,他的经历令人唏嘘: 他原是国民党的一位元老,直到孙...
原创 3... 一、历史的巧合与现实的警示 2022年,河南罗山县曾因3600年前的商代美酒登上国际舞台,时任县长余...
判断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古籍善本,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瑰宝,是纸页间凝结的历史与智慧。它们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穿越时空的文化...
爱新觉罗·良弼:王朝末期精英的... △《人生若如初见》中男主角梁乡的原型即良弼 爱新觉罗·良弼(1877—1912)是清末满人军人中的出...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布的“终战诏书”在整个亚洲广泛传播。当日本民众还在为“玉...
原创 青... 青木政尚少将,曾是侵华日军的高阶将领,他在二战期间先后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第二十四师团参谋、第一一零...
三国第一才女黄月英:“丑女”逆... 各位三国迷们!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人物,那可是三国时期超级厉害的一位才女——黄月英。这姐们儿,虽说有着...
铁血铸就的统一:19世纪德意志... 分裂的德意志:拿破仑遗产与民族觉醒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试图用保守主义缝合被拿破仑战争撕裂的欧洲...
原创 汤... 1938年4月3日的深夜,汤恩伯站在台儿庄北郊的临时指挥部内,手中捏着蒋介石发来的电报,望远镜中映出...
原创 王... 一、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所谓“冤家路窄”,王耀武与粟裕之间的恩怨,历史上可谓不小。其实,最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