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代山西大移民,数十万人迁移到甘肃,看看有你们家族吗?
创始人
2025-09-05 12:33:57
0

明代山西大移民:数十万人的迁移与甘肃文化的塑造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民谣至今在甘肃等地广为流传,背后讲述的正是明代山西大移民的历史。成千上万的山西人迁徙至甘肃,这一事件深刻影响了甘肃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格局,也奠定了今日甘肃的文化基调。你能在这其中找到你的祖先吗?

A、甘肃自古就是移民之地

甘肃,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历史上,甘肃至少经历过四次规模巨大的移民潮。第一次发生在秦朝时期,随着蒙恬修筑长城,甘肃境内设立了榆中等县,来自中原的移民随之进入这片土地。第二次是汉武帝时期,当时他设置了河西四郡,甘肃完全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大批中原人随之迁移。为加强边防,汉武帝还将大量罪犯充军到甘肃,这一移民潮的规模达到40万人,戍边的军人数量高达18万。

第三次移民高潮发生在北魏和隋唐时期,那时,丝绸之路的繁荣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汉族移民和西域商人。河西四郡一度成为国际性的都市,其中武威的居民多达百万,周围的卫星城数座。第四次移民潮始于明代,为了加强西北的边防,朱元璋不仅将大量江南罪犯充军至甘肃,还从山西晋南地区迁移了成千上万的居民。

B、记忆中的“大槐树”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民谣中的“大槐树”,便是山西洪洞县的名胜——洪洞大槐树。这里在明朝初年成为移民的集结地。元末战乱让很多地方变得荒凉,山西相对稳定,且成为大批流亡难民的栖息地。明朝成立初期,政府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移民,其中洪洞大槐树成为了许多山西移民的发源地。

这些迁徙者的后代虽然早已不记得家乡的具体位置,但“大槐树”这个名字却深深刻在他们的记忆里。明初,成群的移民从山西洪洞、陕西、河南等地迁移到甘肃、宁夏等地。特别有意思的是,今天甘肃的某些地方,像是“解手”这一方言词,实际上就是源自山西移民的艰难迁徙。当年,为防止移民逃跑,移民的双手被反绑起来,解决生理需求时需要报告官兵并解开绳索,“解手”便是这一历史习惯的遗留。

C、来自江南的移民

除了山西,江南地区的大批移民也涌入甘肃。特别是甘肃中部的江南移民,许多来自南京一带。洪武五年,南京周围的豪门大户和汴京的居民迁移到甘肃中部,目的是加强长城内外的边防力量。此时,洮岷地区的江南移民多为戍边的将士和充军的犯人。明朝在甘肃境内设立了卫所,如临洮卫、岷州卫等,用以加强对西北的防守。

据史料记载,仅仅守卫洮岷地区的充军犯人就有三万多人,若算上家属,总人数超过十万。这些来自江南的移民不仅负责防守边疆,还为甘肃的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深远影响。以徐达、常遇春等名将为首的部队,带来了江南的风俗与文化,开创了甘肃与江南文化的深度融合。

D、移民对甘肃文化的塑造

除了军事防守,江南的移民还带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语言、风俗和文化。在明代,随着诸多江南藩王的迁徙,甘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移民群体。这些移民不仅是军事防守的一部分,还为甘肃带来了江南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明代初期,肃王、岷王等藩王带着大量的随从、护卫和家属来到了甘肃,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士人、工匠等。

《皋兰县志》记载的“天涯望哭”习俗,正是在江南移民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移民们在大年三十的祭祖仪式上,因对故乡的思念,在院子里哭泣,这种情感的宣泄成为了一种民间习俗。此外,来自江南的移民还将许多地方传统习俗带到了甘肃,如端午祭等民俗在洮岷地区得以保存,至今仍然传承下来。

这些移民在甘肃定居后,不仅带来了江南的传统,还为甘肃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许多从江南来的学者、工匠推动了甘肃的文化发展,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段坚等人也为甘肃培养了大量的才俊。这些文化的交融,不仅在当时促进了甘肃的社会发展,也为今天甘肃的地方文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康... 目前热播的历史剧《天下长河》,以清朝康熙年间为背景,重现了这位千古帝王的治河史诗,深入挖掘了康熙帝如...
原创 宁... 《大银川传奇》 小城故事多,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前言 提起西北的马家军,不...
原创 1... 1912年2月,清朝皇帝退位,紧接着,孙中山也不得不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将其交给袁世凯。革命党为了能...
原创 明... 湿地干化与耕作农业的关系 湖广地区的开发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为初步开发阶段...
原创 汤... 汤玉麟,外号汤二虎,是东北王张作霖的结义兄弟,也是张作霖起步时的得力助手。因为曾救过张作霖的性命,汤...
糜芳为什么会对刘备集团失去信心... “分赃不均”的后遗症。 1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糜芳投降吕蒙,是因为平时和关羽有很深的矛盾,又没有...
原创 通... 1931年,蒋中正试图仿效意大利的“黑衫党”,建立一个忠诚于自己的组织。他召集了十三名核心成员,成立...
原创 战... 有考古学依据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因为从出土的文物中,我们能获取最有力的证据,揭开历史的面纱。 39...
原创 希...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大家登上鹦鹉螺号,与我一同航行在知识的海洋中。 1782年,沙俄女君叶卡捷...
原创 让... 关于匈奴的族源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目前还未有定论,从司马迁认为的“鬼方猃狁说”,再到后来的“义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