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太史慈与小霸王孙策的激烈对决,堪称《三国演义》中五大单挑之一,正史《三国志》也有生动的记载:“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这场大战的背后,还引发了一个神秘人物——“曲阿小将”的猜测,有人甚至推测他可能是年轻时期的黄忠黄汉升。
然而,细心分析史料和小说,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曲阿小将绝非黄忠,年龄上并不吻合,而且孙策的十三名从骑十分强悍,其中有两位武艺非凡,足以与太史慈抗衡。太史慈敢于与孙策一对一单挑,这种决策非常明智——如果没有巧妙的言辞策略,若是两方爆发大规模战斗,曲阿小将必定很早就被斩杀,而太史慈也未必能幸免。
“曲阿小将”的身份至今令人迷惑,有人认为他是年轻气盛的热血小将,但其实古代的将领们并非按照年龄来划分的。有些年老的将军,尽管鬓发斑白,若职位没有晋升,仍会被称为“小将”,这类似于范进五十多岁依旧被称作“童生”的情况。
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将丁奉,在甘宁、陆逊、潘璋等人手下,也曾被称作“小将”。丁奉的战斗力丝毫不逊色于太史慈:“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阵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丁奉阵斩数百人,不论是个人之力,还是指挥队伍作战,都非常出色。
说到文钦,文鸯是他的儿子,在某次战斗中,文鸯独自冲入敌阵,杀伤百余人:“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余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然而,古代大将极少会单挑,因此文鸯未必真的单打独斗,而是可能有其他人支持。毕竟,作为文钦的儿子,他不可能轻易让自己陷入险境。
丁奉的战斗力无疑出色,但当时他并没有资格成为孙策的随骑。他第一次出现在江东时,身份只是甘宁麾下的“小将”。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史慈与孙策对决时,甘宁并不在场,且当时“锦帆贼”甘宁还未加入孙策的阵营。
甘宁是从刘璋的辖区回到荆州的,他曾在刘表与黄祖麾下效力,表现平平,最终投奔了孙权。而太史慈与孙策对战时,甘宁尚未抵达江东。因此,孙策的“十三从骑”中,除了韩当、宋谦、黄盖,还有程普和周泰这两位实力派。
程普和周泰的实力无疑不容小觑,尤其是程普,在一次战斗中,他曾主动替孙策出战:“不须主公劳力,某自擒之。”程普的长矛技艺堪称一流,与太史慈大战三十回合,双方未分出胜负。正史中,程普的武艺甚至可能比孙策更强。孙策曾遭遇过祖郎围攻,程普带着一骑闯入敌阵,最终救了孙策一命。
而周泰,作为孙策的超级保镖,以耐打和顽强的生命力著称。无论是山地、平原还是水寨,他的防御力都极为强悍,几乎是个打不死的小强。史料中有记载,当孙权被数千山贼围攻时,周泰奋勇冲入,保护了孙权的安全,自己却身负十二处创伤,经过一段时间才恢复过来。如果没有周泰的英勇,孙权那时的处境相当危险。
正如诸葛亮所言:“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些贤能之士,包括程普、黄盖等江东的猛将,正是孙权能够三分天下、立足江东的重要保障。如果这些江东虎臣如同小说中所描绘的那般只是二流人物,曹操如何能败于赤壁,刘备又怎么会败于猇亭?
这些江东虎臣的武勇绝非小说所描绘的那般简单,他们甚至不把关羽放在眼里。甘宁曾对鲁肃豪言壮语:“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关羽虽然有三万兵马,但甘宁认为自己只需再加五百人,便能轻松击败关羽。
关羽选择没有与甘宁争斗,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孙策的“十三从骑”中的确是高手云集,太史慈若想单挑孙策,必定非常艰难。正如孙策所言:“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伯符也。”在这样的话语下,太史慈只能以巧妙的语言来化解困境:“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