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语惊醒梦中人!梁启超:我平生最服曾国藩这两句话,受益无穷
创始人
2025-09-05 08:32:51
0

梁启超是一位非常值得敬仰的人物。他不仅因为参与了与康有为一起推动的“戊戌变法”,更因其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人格力量令人钦佩。在历史上,梁启超与康有为的比较常常提到,在变法之前,康有为是梁启超的老师,但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逐渐远远不及梁启超的成就。康有为晚年急于追求名声和财富,渴望享乐,而梁启超则坚守道德原则,专心致志于学术,特别是在文学、历史、教育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梁启超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子女的教育。梁思永、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等子女的卓越成就,彰显了梁启超教育子女的成功。梁启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独到之处,他并不单纯地给出条条框框,而是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他常通过写信与孩子们交流,以朋友般的语气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走上正确的道路,不断进步。

特别是在梁思成年轻时,他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由于时局动荡,梁思成在异国他乡感到焦虑与迷茫,心中有种对人生意义的疑问,他担心自己作为一个画匠没有办法对国家、社会产生任何实际影响,觉得自己正浪费青春。人生的迷茫时刻,谁没有经历过呢?幸运的是,梁思成有一个睿智的父亲。

梁启超给儿子写信时,用李白与杜甫、姚崇与宋璟等历史人物的例子,阐述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无论文化还是经济,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道理。梁启超告诫梁思成,不要胡思乱想,应该“埋头去做”,因为只要全力以赴,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梁启超曾表示:“我一生最佩服曾文正的两句话:莫问收获,只问耕耘。”他补充道:“未来的成就,想再多也没有用,过于焦虑只会让自己不安。我们应当脚踏实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终能达到哪里就是哪里,这样就能心安理得,社会也一定能从中受益。”这些话给梁启超的子女们以深刻的启发,他希望他们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莫问收获,只问耕耘”这八个字深深触动了我,它解答了我一个思想上的困惑。曾经,我常常因为过于在意外界的期待与结果而失去信心,内心总是摇摆不定,这样做事总是患得患失,效率低下,甚至有时会前功尽弃。但现在,我明白了,人生应该像“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样,不要总想着结果,而是专注于当下的努力。

这些话来源于曾国藩,他曾在年轻时向理学大师唐鉴请教学习。唐鉴传授了他“静”字诀,并送给他一本《畿辅水利备览》,并附上了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曾国藩深受触动,把这句话挂在家中时刻自勉,但他稍加修改成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种微小的顺序变化,却传达了截然不同的思想。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和“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两句话,虽然看似相似,但内涵却大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埋头苦干,虽然不问结果,却仍然潜藏着对结果的期望;而曾国藩的改动则更加深刻,强调我们不应再思考结果,专注于过程,哪怕是微小的努力,也要全力以赴。这种心态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

这种思维方式极具大智慧,曾国藩的做法和心境,正是大成者的风范。它让我意识到,不该总是过度关注外在的因素与结果,而是要在当下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认真付出,至于结果如何,顺其自然。

我曾经总是过于焦虑,总想要知道自己所有努力是否有回报,但事实是,只有专心做事,才能真正做到“不问收获,只问耕耘”。茅盾也曾说过:“在命运的网里,人们的努力未必能如愿以偿,但这种命运观中蕴含着奋斗不止的精神。”我们应当像曾国藩那样,即使明知某些事情可能无法实现,仍然全力以赴,不求结果,只求问心无愧。

“尽其在我,听其在天。”曾国藩常说,做事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剩下的交给天命。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任何努力,终将积累成就。梁启超认为:“天下的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能承担的责任范围内,尽力去做,便是最为出色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据王力(曾任中宣部副部长及《红旗》副总编辑)在其晚年撰写的回忆文章《漫谈舒同》中透露,毛泽东在某次谈...
舞动的甲骨文:看,来自“商城之... 5月17日,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郑州“舞动商都·传承商韵”甲骨文街舞...
原创 鲁... 一、水浒“暗码” 所谓梁山108将,实际上是源自历史中的宋江起义。这意味着施耐庵在重塑《水浒传》时...
原创 国... 在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不同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1...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经过投票表决后,重庆市正式从四川省脱离,成为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这标志...
原创 学... 这事真是新闻,不能说千古难得一见,但是上一个意外掉进粪坑还被史官记录下来的是晋景公。据《左传·成公十...
原创 唯... 盛极必衰是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不变的规律,所有的事物都无法避免走向衰落。从侏罗纪的恐龙灭绝,到各个朝代...
重大突破,新型超导材料问世!机... 超导技术凭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新型高载流铁基超导线材问世 作...
原创 董... 一、脱离袁绍 公元196年,即建安元年,汉献帝终于摆脱了李傕和郭汜的控制,开始了他漫长的逃亡之旅,并...
采访团在永宁门感受古城历史文化... 采访团成员在永宁门采访。 (记者 王旭东 摄) 本报讯(记者 张静)盛唐荣耀,以礼绽放,大国气度,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