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李斯形象
李斯的才智
李斯在荀子主持的齐国稷下学宫完成学业后,思虑再三,决定前往秦国发展。初到秦国,他很快得到了秦相吕不韦的赏识,凭借聪明才智,成为了秦国的一名小官,并获得了接触秦王的机会。为了方便理解,本文将李斯的贡献分为两部分进行阐述。
秦国统一之前
1. 建议秦王统一中国
李斯向秦王进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抓住了时机。回顾历史,尽管秦穆公强大,却错失了统一中国的机会,原因是时机尚不成熟。自秦孝公开始,周天子已经衰弱,诸侯间连年战乱,秦国借机崛起。如今秦国实力雄厚,君主英明,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灰尘般简单,这是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不能错过。”李斯的言辞坚定了秦王的决心。
2. 灭六国的策略
李斯建议秦王先灭韩国,以此震慑其他国家。此举得到了秦王的赏识,李斯被提升为长史。秦王根据李斯的建议,重金收买六国君臣,离间他们,加速了六国的灭亡进程。最终,李斯被封为客卿,继续辅佐秦王。
3. 谏逐客令
正当秦王准备统一六国时,韩国担心被秦国吞并,派遣水工郑国到秦国修建水渠,企图削弱秦国的国力。郑国的真实意图暴露后,东方各国派间谍混入秦国,秦国臣子纷纷议论这些外国客人是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而来,建议秦王下令驱逐他们。于是,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被包括在内。
李斯写信给秦王,劝说不要实行逐客令,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谏逐客书》。他指出:“过去秦穆公曾引进西方的由余、东方的百里奚,及其他国家的贤才,最终使秦国强大;秦孝公任用商鞅,改革国家,打败楚魏,扩张疆域,最终使秦国成为强国。如果当时这些君主执行逐客令,秦国如何能有今天的辉煌呢?”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取消了逐客令,李斯继续受到重用,最终被任命为廷尉。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李斯也被任命为丞相。
秦统一之后
1. 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
李斯建议秦始皇废除延续了八百年的分封制,转而实行郡县制。通过这一改革,中央集权得以加强,郡县制一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
2. 书同文
李斯主张统一文字,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推行统一的书体——小篆,废除各诸侯国的古文字,为全国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 统一度量衡
李斯提出统一度量衡,废除六国各自的度量标准,确立了统一的标准。他制定了以寸、尺、丈为单位的十进制计量制,确保了全国统一的度量衡体系。
4. 统一货币
李斯建议废除六国的货币,统一货币制度,制定了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的标准,并规定国家垄断铸币权。他的这一举措被后人视为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5. 刻石记功
秦始皇多次巡行时,李斯负责刻石记载功绩,留下了诸如《邹峄山刻石》与《泰山刻石》等铭文,这些刻石见证了李斯在秦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贡献。
李斯的德行
1. 背叛祖国——楚国
李斯原为楚国人,早年在楚国做文书工作。为追求个人仕途,他辞去小官,赴齐国求学,拜荀子为师。学成后,他决定投奔秦国,并建议秦王消灭六国,最终也包括了自己的祖国楚国。
2. 背叛好友——韩非
李斯与韩非是同窗好友,但在权力斗争中,李斯害死了韩非。当韩非因不满在韩国的排挤,来到秦国谋求发展时,李斯与姚贾合作,利用韩非的策略暗中设计将他害死。他们让韩非被误以为是叛国者,最终秦王下令将韩非杀害。
3. 背叛师门——焚书
在一次宴会上,李斯与周青臣等人发生了关于“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李斯支持秦始皇禁绝私学,主张焚毁不符合朝廷政策的书籍,连《诗》、《书》这样的经典也未能幸免。李斯的这一行动被认为是历史上一次极为残酷的文化摧残。
4. 背叛知己——与赵高合作
当秦始皇临终时,赵高与李斯联合篡改遗诏,扶持胡亥继位,而非秦始皇所希望的长子扶苏。李斯为了个人利益,与赵高合谋,误导了扶苏,最终导致扶苏自杀。李斯在这个过程中,背叛了自己曾经的理想与忠诚,成为了历史的帮凶。
李斯之死
赵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逐渐让李斯失去了二世的信任,最终在公元前208年,李斯被指控谋反,处以极刑。临死前,李斯感叹命运的无情,反思权力带来的痛苦。
李斯的死引发了后人的深刻反思,他的行为成为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警示。他的历史形象既是才子的代表,也深刻体现了权力与个人利益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