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智慧与美貌共存,为何没有像慈禧那样对朝政把控?她们二人的格局究竟有何不同?
说到把控朝政,我们的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人一定是慈禧,她一个人将江山社稷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可做的种种事迹却不仅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还使国家遭受了数不尽的耻辱。
而与慈禧不同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可以和她相媲美的太后,她有着大把的机会可以将朝政,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可她不仅没有施行,反而还在背后竭尽全力的为儿子巩固江山,而她就是人尽皆知的孝庄太后。
孝庄一生中有两次把控朝政的机会,第一次是在她的儿子福临继位时,她也才年仅31,正当盛年,精力旺盛,还有着崇高的身份地位,如果她想要对朝政进行把控,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可她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在背后默默的帮助顺治帝,清扫多尔衮的残余旧部,巩固朝中的政权。
而她人生中第二次把控朝政的机会,便是在康熙继位的时候,那时候的康熙年仅八岁,这时的孝庄也才刚刚49岁,她身体硬朗,对比之前,也拥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无数的阅历,其次便是她已经是朝中元老级别的人物,在朝中更有着德高望重的地位。
期间朝中有一位秀才特地赶来北京,向朝廷上奏时,还要求孝庄实行垂帘听政,以便维护朝中的稳定,这对于孝庄来说,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可她却依旧没有这么做,而是作为后背力量,帮助康熙擒鳌拜,定三藩。
反观来看,慈禧在作为妃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想方设法的接近皇帝,来为自己谋求更多的权力和地位,尤其在咸丰帝驾崩后,慈禧对于权力的欲望更加明显,直到慈安归去后,她更是变得无法无天,将国家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从这之后,慈禧的生活便开始奢侈无度,最终导致国库空虚,国力不济,相比之下,孝庄太后从年幼时期就一直都很勤俭,经常用自己省下来的银子救济贫苦百姓,安抚将士,她一生大约捐出了二十万两白银,她用她的身体力行从侧面也影响了康熙皇帝,为后来的康乾盛世间接做了铺垫。
最后,便从后人对两人的评价来说,孝庄太后在归去后,康熙帝不是一般的伤心,处于对祖母的思念和敬仰,他大办丧事,还为其加封徽号,而慈禧死后,人人欢呼雀跃,更是盗了她的棺椁,结局相当悲惨。
也正因如此,孝庄太后才选择不把控朝政,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