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刘邦一样,都是农民出身的皇帝,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表现,远远超过了刘邦。与刘邦主要依赖张良、韩信和萧何等智囊的帮助不同,朱元璋在崛起过程中,亲自带领军队,勇敢地挥动战刀,亲自为自己的江山打拼。他参加并指挥了多场激烈的战斗,展现了与曹操不相上下的军事才华,可以说在许多方面,朱元璋的表现独具一格。经历了无数战火洗礼后,尽管朱元璋生前也曾面对强敌,但他最为忌惮的,还是一位已去世的大将。
与楚汉之争的局面不同,当年刘邦与项羽推翻秦朝后,争夺势力范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而朱元璋则不同,他和他的对手是在元朝的残余势力下进行斗争,初期策略多是冷静地争夺地盘,待时而动。朱元璋的敌人包括了江北的刘福通、江苏的张士诚和湖北的陈友谅等地方割据势力。然而,朱元璋最为担心的并不是这些敌人,而是那位隐藏在阴影中的强大对手。 在元朝末年,尽管朝廷已经腐朽,但仍然有一些将领拥有非凡的实力。其中一位名叫李廷瑞,他出身贵族,博览群书,熟悉军事阵法。当元朝逐渐走向衰败时,李廷瑞展现出了极强的斗志,亲自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部队,试图抵挡愈加猖獗的起义军。他带领军队如猛虎出笼,成功击败了山东的红巾军领袖田丰。史书记载,李廷瑞下山东后,天下震动,足见其领导能力的非凡。 如果按此战争节奏推算,李廷瑞肯定会南下,向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等人展开进攻。李廷瑞在占领山东之后,很快就向朱元璋等人发出了劝降的信函,希望他们能投降归顺。陈友谅坚决反抗,认为不应屈服于元朝,因此信使遭遇了不幸。张士诚则比较狡猾,他根据局势变化,只有确保自己能占据优势时,才会考虑投降,否则他会继续维持现状。 对朱元璋来说,他心中明确自己不愿向元朝屈服,但也不得不承认李廷瑞的军事才能。正当他感到左右为难时,北方突然传来李廷瑞被杀的消息,原来在山东投降的田丰趁机采取了果断行动,亲手将李廷瑞斩杀。史书记载,李廷瑞死后,四方之士皆啼哭,足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李廷瑞的死,意味着中原地区再也没有一个能有效控制起义军的强将,元朝的军事力量也因此大大削弱。朱元璋听闻此事后,心中大喜,立刻对手下将士说道:元朝自此无人矣。虽然他内心有一丝庆幸,但仍然对李廷瑞的能力心生忌惮。此时,他认为张士诚和陈友谅已经不值一提,唯一令他敬畏的,只有那位已故的李廷瑞。 假如李廷瑞没有被杀,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战略,最终可能会打败所有起义军。如果真是这样,朱元璋的选择就变得非常有限,要么投降,要么与李廷瑞展开生死搏斗。即使朱元璋最终能存活下来,他的实力必然会遭到极大的削弱。假如李廷瑞还活着,朱元璋是否最终能够称帝,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