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同的历史纪年中,中原王朝的第一个可信朝代是夏朝。为什么这么说呢,夏朝以前属于史前史时代,开天辟地的盘古,补天造人的女娲,那是神话中的人物;而三皇五帝都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领袖。不管是神话中的盘古女娲,还是末代领袖的三皇五帝,都是不能坐实的。所以说中国历史应该从夏朝开始。
考古资料已经证明了夏朝的存在,夏朝约起源于公元前2070年,止于公元前1600年。这历时400余年的的夏朝,一般都认为是从禹开始的。《史记·夏本纪》:“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但是禹,虽然后世称作夏禹或夏禹王,但在春秋之前,书中只称禹,而不称夏禹;称夏开始于启,也就是说,自启之后才以夏为国号。本身“启”字本身就有开创始祖之意,所以夏朝应该是历13代16君。
夏朝既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信朝代,那么“夏”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今天的主题,“夏”字的含义。
《说文解字·夊部》:“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頁,从臼。臼,两手;夊,两足也。”(夏,中原地区的人。由夊、頁、臼会意。臼,表示两只手;夊,表示两只脚。)“夏”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手持斧钺、高壮威武的武士。金文上为头,中间为躯干,两边是手,下为足,仍然像一个高大的人,隶变后楷书写作“夏”。“夏”的本义是威武壮大之人。也有人认为“夏”的初形是人手舞足蹈的样子。总之,由这种有活力、强大的意义后来引申指“中国之人”。“中国”原指中原地区,与四周少数部族相对,也叫“华夏”或“诸夏”。又引申指事物壮大兴盛。房屋高大也称为“夏”,此义后来写作“厦”。由壮大兴盛引申指四季中最热、植物最盛的季节——夏季。
实际上任何人都有两足,并不是中国人特有的特征,所以《说文解字》属于望文生义,属于历史文化上的一种解读。因为夏朝时期,还没有出现“中国”的概念,“中国”确定见于西周时期,也可能始于商代。
夏的含义是“蝉”。首先从文字字形来看,夏是象形文字,所谓象形,不是图画,而是“象形”出所指代事物的特殊部分,如牛字,只有一个牛头,羊字只有两只角。具体到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带有触角的头、如纱般的羽翼,夏字已经具备了这两个特征。其次从字义上来看,蝉在夏天是经常看到听到的昆虫,所以“假蝉为夏”来表示夏天。
写在后面的话,一直想要把说文解字进行下去,并在去年开始着手。但是之前的尝试,笼统地介绍文字,单调而乏味,虽然引申了不少名人典故,但实属硬套,缺乏新意。因此断更了1个月有余,一直在考虑如何继续下去。过年期间看了《吾国与吾名》受到了启发,何不通过说文解字把中国大历史加载进去,《说文解字》本身就是一部最好的中国史。
设想是从夏至清,通过说文解字的思路,进行历史的整理,其中会有相应的通过部分文字进行引申其他的字,同时会加载历史脉络,介绍各个朝代的君王将相、文学大家等等。也对中国历史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边写边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