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八千多年前的骨笛出土:那时的中华文明超出想象
创始人
2025-08-30 04:32:39
0

引言:

我们一直以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而自豪,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里只有我们中华文明没有消亡中断。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起始于夏朝,延续至今日,历经先秦的商周和春秋战国,在秦汉成为大统一的文明。后续经历隋唐的开拓发展,宋明的征战变迁,到现在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中华文化一直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中华文化的源头,目前普遍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也就是夏朝。夏朝尽管没有得到全球考古界的普遍承认,但部分出土的遗迹已经可以证实在千年之前确实存在一个发达的原始文明。

然而,5000年前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了吗?河南出土的一件文物告诉我们,事实也许并不是这样,中华文明的历史,可能比我们认为的更长——8000年!

1.贾湖遗迹

考古学家至今仍然记得那一枚小小的骨笛带给他们的震撼,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考古学家从贾湖古墓里发掘出了这件跨越了8000年之久重见天日的乐器。

这件小小的乐器承载了中华文明千年历史的厚重,跨越了漫长的岁月,为我们讲述在远古时期那不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是1979年,一支考古团队来到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村做调查,老师带领学生们到贾湖村的河堤上挖掘土层,希望能找到什么罕见的文物。

很快,一些破碎的石器被挖了出来,团队认为这处地址很可能有远古文明的遗迹,于是向政府报告,后续的考古研究者对贾湖村遗迹共进行了九次发掘,挖出了地穴,墓葬和石器等。

这些出土文物有的被送到了研究院做年代鉴定,鉴

定的结果震惊了所有人:这些东西的历史起码有7000-9000年那么久了,即使保守估计算8000年,那也比我们已知的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夏朝还要早了3000年!

我们认为中华文明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国外的考古学家都不承认夏朝的存在,因此国外一般认为中华文化实际应该是4000年。夏朝因为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和遗迹,因此在出土文物证据方面无法证实确切存在。

即使后面挖掘出了疑似时间和夏朝历史重合的遗迹,遗迹内也没有任何文字描述形容自己就是夏朝。

但贾湖遗址是实打实的出土文物,这不但直接超越了夏朝5000年的历史,更是直接把中华文化的源头往前延伸了几千年。

2.打破考古认知的文物

贾湖遗址里出土的绝大多数物品都被识别整理分类送往各地的研究所和博物馆保存,但挖掘现场里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以前从来没见过的东西,这些东西全部都出自一个墓葬坑,看上去是骨头制作成的中空的棍子,但上面还有很多小孔。

有考古学家立马就联想到,这些奇怪的骨头也许是骨笛,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否决了,

笛子必须有簧片和吹孔,这些骨头只有和笛子相似的气孔,没有吹孔。

考古学家们也没法鉴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只能按照外形把他们当成骨笛。这件骨笛的长度和一根筷子相近,上面有八个用于吹奏的气孔,骨笛由某种大型禽类的尺骨制成,质地坚硬

,因此才能保存至今没有腐朽。

1986年,考古专家张居中趁着纪念明朝音律大家朱载堉诞辰450周年的大会上拜访了来到郑州几位音乐专家,希望这些通晓乐器知识的专家能够解答这件“骨笛”到底是不是乐器。

专家仔细检查了这件骨笛后认为,

这件骨笛不是乐器,因为骨头的管太小了,如果吹响的话声音会非常尖锐,几个气孔也不足以形成完整的音调。专家认为,这件骨笛其实应该是一个骨哨,是贾湖遗址的原住民打猎的时候模仿猎物叫声的用具。

张居中不死心,在第二年又前往北京找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萧兴华,希望他能够鉴定一下这只骨笛到底是不是乐器。

萧兴华看见骨笛立刻就联想到了塔吉克人的鹰骨笛,两者的外表和结构都非常相似。

萧兴华带着骨笛找到了中国民族乐团,请几位专业的管乐手尝试能不能吹出音调。前六个人根本就没能吹出任何声音,

第七位吹奏者熟悉河南民乐文化,认为这支骨笛应该和河南乐器筹的吹法相似,所以要倾斜45°才能吹响。

3.远古的乐章

之所以要弄清楚这到底是骨笛还是骨哨,是因为骨笛代表的是音乐,骨哨代表的是狩猎

。狩猎在任何文明都存在,但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文明才会诞生音乐。

考古学家对这支骨笛的用处很感兴趣,笛子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在中国很常见,历史上不少著名的音律都是用笛子吹奏的。如果这件东西确实是骨笛,那足以证明贾湖遗址是一个艺术文化足够发达的文明。

但贾湖骨笛的历史大约在8000年之前,历史对那段时期的记载是一片空白,考古学家对那段时间中国古人的生活方式,民俗传统一无所知,更不用提他们的艺术文化了。

考古学家又把骨笛交给了中国的知名演奏家刘正国,他精通多种古代乐器,尤其擅长吹笛子。考古学家希望刘正国能吹响这只骨笛,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完整的吹奏一首曲子。

如果这支笛子真的具有完整的七种音调,那足以证明早在8000年前的远古中国社会就已经诞生了音乐。

刘正国拿到这件珍贵的乐器后,激动得手都不稳了,这只骨笛的重量很轻,但刘正国感觉他仿佛把中华文化几千年厚重的历史都捧在的手上。

刘正国试了几次,逐渐摸索到了骨笛的几个气孔音调的规律,很快,他就可以用这只骨笛吹奏完整的曲子。

连续两个晚上,刘正国用骨笛吹了《沂蒙山小调》和《梁祝》等著名的民俗乐曲,

最终刘正国得出了定论:这只骨笛已经具备了音律完整的七种音调,制作这支骨笛的远古中华文明在8000年前就已经会创作音乐。

结语:

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证明了在8000年前的中华文明就已经有了音乐,这是一个巨大的发现,不但彰显了中华文明在早期就诞生了艺术,更是把中华问题的源头往前推了3000年。

尽管贾湖遗址不属于任何王朝,但一个能诞生音乐的文明在同时期相比,无疑是非常优秀的。我们期待贾湖遗址能发掘出更多珍贵的文物,为我们解密远古的奥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GP芝柏表桂冠系列馆藏臻品鉴赏... 近日,瑞士高级制表品牌GP芝柏表携馆藏时计瑰宝,于重庆IFS限时呈现「Laureato Museum...
走,去芝镇喝一杯!——《芝镇说... 一声茂腔响彻会场……11月22日上午9点,青春阅读嘉年华暨第三届济南书市现场,由济南出版社主办的《芝...
林间精灵的童话瞬间——森系少女... 这组写真,宛如一首静静流淌在破晓晨光中的森林诗篇,每一个像素都浸润着湿润的雾气与草木的呼吸。画面中央...
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 《——【·前言·】——》 朱由校,即明朝的天启帝,人们通常称他为木匠皇帝。这位年轻的皇帝在位期间...
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公诉...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2025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
梅西1球3助率队晋级,赛后与辛... 在美职联季后赛的激烈战斗中,迈阿密国际以4-0的悬殊比分击败辛辛那提FC,成功晋级下一轮。这场比赛中...
高精度陶瓷精雕机如何推动陶瓷加... 在精密陶瓷加工行业,许多企业曾长期处于“过得去就行”的运营状态:客户对公差要求宽松,工厂靠经验生产,...
陶瓷精雕机如何助力陶瓷加工厂实... 在当前制造业普遍面临“用工难、留人难、人力成本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传统依赖大量人工的陶瓷加工厂正承受...
楚科机电取得一种二次喷管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荆门市楚科机电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二次喷管”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
玩中学:这些书籍让你在娱乐中收... 谁说刷剧打游戏只是消遣?其实你早已在娱乐中悄悄成长!这份书单将带你发现童话中隐藏的历史线索、吉卜力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