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让生活在古早社会之中的人们可以拥有一次重现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恐怕帝王的一生应是当之无愧的榜首。试想,坐在众人羡慕的高位之上,手握着他们所不能拥有的权力,享受着他们穷极一生也无法拥有的富贵荣华,怎么能不叫人羡慕呢?只是众人只是看到了他们在人前的欢愉,却未曾注意到人后的苦楚。若是生在太平盛世,那么恭喜,身为帝王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储君之位早已有了人选,天下也没有藩镇争斗、一派祥和;但若是极为不幸地出生于皇室衰微的没落时刻,只能感叹一句时运不济,普通人尚且可以在战争中苟且偷生,可是皇室众人却因为身上流淌的血液、头上顶着的名头,不得不直面挑战,就算是要赴死,也要心甘情愿。
清废帝溥仪的退位让在历史舞台上坚持了许久的清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也为我国的封建社会画上了终结。在其去世当年将骨灰放置在了八宝山,在上世纪末才移送到了清西陵的皇室陵园。只是此等简朴的墓陵与仅仅相距几百米的光绪帝崇陵想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在光绪帝的墓陵之中不仅以青白石作为原来修筑石门,更是在每扇门上都刻下了十分精致的图案,也彰显了墓主人生前对于自己的墓陵的重视。
时运不济的溥仪出生在了清朝极为没落的时刻,还未享受几年悠闲生活,便因为列强的侵占而成为了任人摆布的傀儡,后来还因此被称为“战犯”,为苏联所抓,不久得到了毛主席的特赦,再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967年,在肾癌的折磨下时年62岁的溥仪永远地闭上了自己的双眼,离开了这个令人无限憾恨而又无限留恋的世界。最初溥仪是被葬在八宝山公墓的,后来相关的工作人员找到其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并极力说服其答应将溥仪的墓陵重新迁回清西陵。
之所以如此殷切,一方面是因为在溥仪还在帝王之位上时,这个地方便被确定为使其百年的身后之地,二则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各个方面都相对落后,若是有了溥仪迁陵这件事情的发生和关注,必定会带动景点的开发,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年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之下溥仪前往长春成为了他们手中的傀儡,一同前去的还有他当时的皇后婉容。在日本战败后,他二人又是四处奔波逃难、历经千辛万苦。
十分可惜的是1946年,年纪尚轻的婉容便在监狱之中去世,由于当时对于犯人的身后之事不太重视,也不管你入狱前究竟是何身份,于是她便被草草掩埋在了附近的山坡之中。待到解放后相关专家想要寻得有关她的消息,好将其带回去安放于清西陵,只是十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战乱,许多的东西都被毁坏,婉容的尸骨也在这之中隐匿了踪迹。
后来已经有95岁高龄的婉容胞弟向政府表达了自己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能够在陵园之中为姐姐修筑一处衣冠冢,也好告慰姐姐的在天之灵。现如今在溥仪墓陵的左侧便是这位末代皇后的身后之地,在那之中有一张被装在水晶框中的照片,同时还有一罐从婉容埋骨之地的南山带来的黄土,兜兜转转了一世,一切的一切终究还是回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