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汤,为此厨子要杀100只鸡
创始人
2025-08-29 22:33:00
0

吕蒙正是宋朝少有的清廉宰相,但是他却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每天早餐都要喝一碗汤。

这碗汤可不是一般的汤,而是用100只鸡的舌头煮成的鸡舌汤。

这位宰相是真的清廉吗?

一、吕蒙正的用人之道

吕蒙正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枢密使、参知政事、宰相等要职,他的政治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宋仁宗时期,他与范仲淹、韩琦等人共同推行庆历新政,试图改革宋朝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但是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和抵制,最终失败告终。

第二个阶段是在宋英宗和宋神宗时期,他再次出任宰相,与王安石等人共同推行熙宁变法,继续进行政治和社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影响。

吕蒙正的政治理念是以民为本,他认为政治的目的是为了造福百姓,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或者集团的私利。

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吕蒙正非常重视用人,他认为用人是治国的关键,只有用对了人,才能做好事。

他在用人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拘一格,二是不徇私情。因此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辈和门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富弼。

富弼的父亲富言,原本是一个贫寒的书生,没有考中进士,只能在家里教书。他虽然没有仕途,但是有志气,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所成就,能够为国家和民族效力。

他听说吕蒙正是一个有才能、有品德的大臣,而且善于识人,对年轻人很有关怀和指导,就想让自己的儿子拜他为师,进入他的书院学习。

有一天,富言鼓起勇气,向吕蒙正提出了自己的请求,说:“我的儿子十几岁,想让他入书院,事奉廷评、太祝。”

廷评和太祝是宋朝的两个重要的官职,分别负责审查和修订国史和祭祀礼仪,是文人的理想职业。

吕蒙正听了富言的话,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要求见一见他的儿子,看看他的才能和品性如何。

富言便带着他的儿子来到吕蒙正的府邸,向他请安。吕蒙正见了富言的儿子,一眼就被他的气质和神采所吸引。

吕蒙正便问了他一些学问和时事,发现他不仅博学多才,而且见识广博,思维敏捷,言辞清晰,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和睿智。

他心中大为惊叹,觉得这个少年将来必定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对富言说:“这个儿子将来名位与我相似,而功勋事业远远超过我。”

吕蒙正说完,便欣然答应了富言的请求,让他的儿子入了他的书院,和他自己的几个儿子一起学习。

富言的儿子就是富弼,他在吕蒙正的书院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后来,富弼果然不负吕蒙正的期望,成为了北宋一代名臣,他曾经两次出任宰相,参与了熙宁变法和神宗中兴,是宋朝的重要功臣。

二、大度为官,以德服人

吕蒙正不仅是一个有才干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有品德的君子,他在为官方面有着很高的道德标准和风范。他的为官之道,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大度。

当时,宋仁宗即位不久,便想要改革。

宋仁宗任命吕蒙正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与范仲淹、韩琦等人共同推行庆历新政,试图振兴国家和民族。

吕蒙正得到这个任命,非常高兴和激动,他觉得这是一个为国家和民族效力的难得的机会。

他第一天入朝走马上任,穿着一身崭新的朝服,戴着一顶光鲜的官帽,意气风发地迈着方步走在大殿上,准备向宋仁宗朝拜,展现他的忠诚和尊敬。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有人在他身后冷嘲热讽地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这句话,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了他的头上,让他感到一阵寒意和刺痛。

但吕蒙正却当做什么都没听到一样,走了。与他一道的大臣愤愤不平,想要为他讨个公道,吕蒙正却制止了他,说道:

“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会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为好。”

吕蒙正的大度为官,赢得了朝野上下的敬重和爱戴,他以德服人,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威望,使得他在宋朝的政治舞台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三、吕蒙正每天都要喝鸡舌汤

不过吕蒙正也有一个缺点,不过并不是有意的,那就是他每天早餐都要喝一碗鸡舌汤。

这碗鸡舌汤需要杀死100只鸡,然后把它们的舌头割下来,放入锅中,加水、盐、姜、葱等调料,煮到鸡舌软烂,就可以喝了。

据说鸡舌汤非常鲜美,而且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对身体有益。吕蒙正每天早上都要喝一碗这样的汤,他认为这是他保持精力和健康的秘诀。

有一天早晨,吕蒙正还未来得及品尝着鸡舌汤,忽然,门外传来禀报,原来附近有一个村庄传出了瘟疫,导致百姓人心惶惶,死伤无数。

村民代表特地求来相府,想要请吕蒙正派遣医官前去查看。

吕蒙正爱民如子,他听到此消息,便立即派人拿着所需的药材,另外派遣了一些医术高明的大夫前去查看。

安排好此事后,吕蒙正想起来今日的鸡舌汤还未饮用,不想浪费,便让厨房再将这汤热一热。

吕蒙正起身走出房门,不知不觉来到了厨房外。忽然他听到厨房内传来乱糟糟的声音,他秉着好奇心走进了厨房,却看到了令他十分懊悔的事情。

原来,那厨房的地方对着足足有一百只鸡的鸡骨。看到这里,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原来,自己以为的别人不吃的鸡舌,却是要专门宰杀百只鸡来获得。

吕蒙正十分惭愧,他立即下令,再也不让厨房做鸡舌汤了。

其他人闻言,对吕蒙正十分佩服。吕蒙正身为一国之宰相,每天消耗这些食材本无可厚非,但他能知错就改,时时刻刻想着老百姓,如此品德十分难能可贵。

这件事还被传到了朝野之上,当做百官的榜样。

身处高位,还能自我反省,国家有这样的官员,岂不是更加清明?

反之,有些官员口口声声说着要体谅百姓,爱惜粮食,却是一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比如写《悯农》的李绅。

李绅出生于贫寒之家,幼年丧父,由母亲教育经义之书。他十五岁时读书于惠山,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他在官场上历经沉浮,曾三次被贬为边远地方的刺史,也曾两次拜相为宰相。

他的《悯农二首》,是他前期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广为流传的作品。这两首诗,以农民的视角,描写了农民从春种到秋收的艰辛过程,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饥饿和压迫。

然而,李绅的政治行为,却与他的诗歌精神相悖,他在担任地方官和宰相的时候,都有过大肆搜刮民财,滥施淫威,残害忠良,助纣为虐的恶行。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句话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对于上位者来说却更加难。然而,吕蒙正却能做到真正的反省与悔改,足以宽恕他的过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1645年,清军在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之后,豫亲王多铎率军于当年三月南下攻打南明弘光政权,弘光皇帝...
原创 朱... 1375年,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派人把他的棺材前部锯掉一尺,却发现竟是空棺,里面只放了一本翻开来的《大...
原创 刘... 郑度这个名字也许不少人都比较陌生,因为他实在是个小角色,但就是这个小人物的一个建议却差点毁了刘备的入...
无人机运送火种 彭州金城窑千年... 3月24日,记者获悉,一场别开生面的古法柴烧点火仪式在成都彭州市桂花镇蟠龙村金城窑举行。 金城窑又名...
原创 溥... 宣统三年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颁布了关于溥仪的退位诏书。并由民国临时共和政府理政。而这这民国临...
原创 她... 《甄嬛传》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宫廷剧,里面的每个女性角色都刻画的十分饱满真实,除了女主角外,最让人觉得印...
原创 明... 在明末清初之时,风云变幻,各种人物粉墨登场。在此时的历史舞台上,有人指点江山,纵横天下,激荡风云,有...
原创 明... 在明朝两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中,其皇家陵园共有四处,分别是:埋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埋葬朱元璋父母的...
原创 他... 历史上,太监因为身体残缺导致心理发生变化,给人留下的印象多是尖酸刻薄、阴暗狠毒,而张居翰则是一位历史...
原创 大... 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众多宗室亲王里,有一位极为特殊,他是唯一战死沙场的宗室亲王,命运充满了令人唏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