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亡以后,清政府所欠的一屁股债,其实到最后以各种方式都赖掉了。其实我们的损失并没有历史书上字面儿上所写的那么惨重。因为实际的支付情况和原本在纸面上约定的各种赔款往往是不一致的。不过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因为这涉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条约利息的诸多复杂逻辑并不是像我们过家家一样不还就不还。
清政府在前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致还是仅限于商贸上的赔款和军事费用上的支出,例如两次鸦片战争。 之后很多大大小小的不平等条约支付的赔款并不多。在未来的几年内,清政府也都已经还清。之后当帝国主义正式形成,并且对清政府的压迫和限制越来越大的时候,就像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之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我们的赔款完全和过去不是一个数量级,而我们所关注的也就是这一数量级的赔款究竟花了多少。
其实具体的钱数我们难以计量,而且在还这些赔款的同时,在军阀时期,各地军阀又依靠很多外国财团,银行甚至是政权又借了很多贷款,用于巩固自己的力量。所以很多时候一系列的支付偿还和再一次借贷十分混乱。要想详细地指明其中究竟有多少借款,究竟还了多少,确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之后的这些封建军阀的借款暂且不论,就拿之前清政府尚未还清的各种条约和赔款来看。偿还和废除的过程也充满周折,首先最开始就是国民政府在南京刚刚建立以后,孙中山牵头与外国银行财团进行在一次借贷和对各国的战争赔款进行了初步讨论。当然,最后孙中山为了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迫承认清政府的很多战争赔款由新政府继续承担。
孙中山的软弱?但是如果你看一看当时的国际环境,可能就并非如此了。在未来我们好歹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去依靠,但是孙中山在当时可在国际上真的是无依无靠,而且国内一团乱麻。如果不先征得世界各国们的认可和同意,那么这个政权是没有合法性的。国内的很多野心家,还有国外的很多在国内代理人的力量也会趁机作乱。到那个时候国家怎么办?所以当时孙中山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北洋军阀时期也并不是说一系列的问题都按部就班的去偿还的,也进行了一些讨论。当然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被广大群众所知。如果在市面上大家有一个算一个能够去看一看有关民国时期的近代外交。在字里行间之中,我们总能找出不止一处涉及到过去的赔款问题以及偿还问题的,但当时对于弱国而言,根本没有一个好的契机去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真正有了时间和能力去解决偿还赔款问题的时期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蒋介石掀起的定新约运动,因为此事很多过去的条款已经到期。当然,这一次的成果并不显著,赔款还是照赔,但是很多不平等的具体内容性的条约得到了更改。从最简单地表述到一些航行通行,贸易的平等权利些许的改变,虽然成就不大,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是有效果的。
其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贷款的偿还,最关键的还在于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他们的战争赔款自北洋政府对他们宣战而废止,并且得到各国承认。在两次大战之间,国民政府也一直进行着诸多协调和努力,尤其是在二战以后,战争正式爆发。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都在征求蒋介石希望稳住他,所以很多不平等条约和战争赔款也在此时得以减免。
在战争结束以后,美国为了能够抓住当时的中国甚至不惜签订了如今在美国人看来是美国人不平等条约的美中新约。这个条约在我们看来从政治上理解是不平等的,因为当时我们一团糟,而美国各项产业十分发达,对美国有利。
但是在美国人看来,这是对美国的不平等条约,美国甚至都拿很多自己国民的权利,让渡许可了国民政府和当时的中国人。这一条约即便能够延续下来,双方也是绝不会认可的。但是接着与美国签订了美中条约,当时的中国和世界其他西方列强的很多条约问题,租借问题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解决。在总体上,基本达成了目的,很多条约也重新签订,更加平等。
但是我们最终爆发了内战,一切问题戛然而止。所有的条约,无论是新的还是老的,不论是不公平的,还是对于未来的国家发展有利的全部废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但是这些有政治选择的,与苏联与俄国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全部承认。而且与俄国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战争赔款以及所要付出的很多代价和成本都是诸多条约当中执行得最好的。
可以说,条约的废止,战争赔款的支付与否,是极具政治性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国际法律的概念。清政府的外债其实没有还清,很多东西都一笔勾销了,或者源自于其他国家的许可,或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国际选择,反正一笔勾销,从此不要再提。
但是如果把清政府与列国签订的条约,按单个的国与国之间的逻辑来看待的话,清政府以及之后的历届政府支付赔款最多的,就是获得我们中国战争赔款最多的国家只有两个,一个是俄国,一个是日本。而且这两个国家在强烈要求支付战争赔款的同时,还对领土甚至是这个国家打起了很多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