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宗室人口有多少?
明代的宗室人口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人口问题之一。明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固皇权,除了集中政权、军权,建立卫厂值之外,还对宗亲实行了分封制,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
这对于稳定明初的政治局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明统治者对宗室百般优待,对待宗室的地位远胜于前代。宗室权贵平日里不从事任何生产活动,便可享受丰厚的宗禄。因此在社会上骄横跋扈、肆无忌惮,残害正直官员,伤害无辜百姓。
他们不仅疯狂兼并土地,抢掠财物,以奴役平民为乐,还私自铸造假币,申请盐引交易权限,勒索商税,损害到政府的财政收入。他们视法令制度为无物,多次犯罪,纵然皇帝知晓后也会对其进行庇护,以“子孙始终天命”的优待精神加以处理。
宗室人口不从事四民之业,只能通过剥削百姓的方式繁衍。由于宗室人口是按人数获得爵位、岁禄,因此他们有着充足的理由进行人口繁殖。至万历时“二百年来,椒聊蕃息几二十万”。
宗室阶层拥有极大的经济特权,毫无顾忌地侵占土地,掠夺工商业,严重破坏了所在封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封地附近人民流离失所,丧失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摧毁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宗室人口数量的日益膨胀,这个寄生阶层对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最为突出的是,如此众多的宗室人口对明代的禄米供应造成极大的负担。
据载万历三十二年,享宗禄人数已达八万余人。万历以后宗禄人数难以得到确切的数字,王育民按十年宗室人口增长29%计算得出,万历四十二年享宗禄的人数则约为103200人。
据万历《明会典》记载,明朝中期后每年的夏税秋粮共是二千六百余万石,而每年宗禄支出却为八百五十三万余石。每年的禄粮竟占到全国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庞大的宗禄支出对百姓以及国家财政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虽然明朝末年的历代帝王意识到宗室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也试图采取一些措施予以治理,如万历后期,允许宗室参加科举参试;天启时期,限制宗室人口,减少宗禄,提高爵位授予条件。然而在实际推行政策时,却遭遇层层利益集团的阻挠,以及受历代优待宗室传统的影响,致使治理成果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