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步入寒冬,佛山的冬日却以温暖的臂弯,拥抱又一场不眠的创造。
2025年11月28日—12月21日,DOUBLE 24-2025年美陶湾·柒号陶仓冬季国际陶艺工作营,继续以“24天×24小时”的创作节奏,重启这场不舍昼夜,关于艺术极限的实验。来自海内外6个国家的12名青年艺术家,将突破季节的桎梏与材料的束缚——在这里,陶泥不再因严寒而冻结,灵感得以在恒温中持续流动。艺术家们以阳光般的创作热情,对抗时间的单调流逝,让粘土在光亮中持续生长。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基因,将在同一物理空间中持续碰撞、对话与融合。粘土不再是冰冷的材料,而是在艺术家手中承载着光感、温度与即时性的生命体,连接起岭南此刻的生机与全球化的艺术思考。
我们将继续打破创作的围墙,再次通过24小时全程直播,将这座“不熄灯”的工作室开放。艺术家的每一刻探索、每一次突破,都将在全球目光的关注下真实发生。观众可透过屏幕,感受粘土在指尖的延展,见证一件作品从无到有的完整历程。
24天不舍昼夜的创作结束后,将在12月21日为参与本次工作营的艺术家们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展览,让观众能透过一件件作品近距离感受艺术家们突破陶瓷创作的时间与空间维度后,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
工作营名称
DOUBLE 242025年美陶湾·柒号陶仓冬季国际陶艺工作营——不舍昼夜DAY AND NIGHT
组织机构
学术主持:金生花
主办单位:
佛山市美陶湾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
协办单位:先行图书
项目总监:朱浩然
项目执行:黄梓毓、梁颖、林沛玲、黎雯欣、杜喆瀚
项目宣传:吴婉玲、李可、陈颖欣
学术主持

金生花
KIM SAENG HWA
韩国艺术家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陶艺专业副教授、外国高级专家、研究生导师
艺术顾问
*姓名依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李雨花 南京艺术学院陶瓷与玻璃专业教授

李程 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邱耿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教授

王琪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

禹宽壕 韩国弘益大学陶艺玻璃系教授

张凌云 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周武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教授
参与艺术家
*姓名依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Aivars Baranovskis
拉脱维亚艺术家
拉脱维亚国际双年展策展人
波兰国际陶艺双年展评委拉脱维亚艺术学院,主修陶瓷艺术硕士
拉脱维亚生命科学与技术大学社会学学士



邓昀
中国艺术家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
湖南理工大学美术学院陶艺学士



胡海英
中国艺术家
景德镇陶瓷大学绘画与陶艺硕士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艺学士




Marta Olejniczak
波兰艺术家
波兰弗罗茨瓦夫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陶瓷工作室助教
波兰弗罗茨瓦夫格佩特美术学院硕士



PARK SOEUN
韩国艺术家
台南艺术大学应用艺术研究院陶艺硕士
韩国详明大学陶瓷设计学士



PARK HYUNJOON
韩国艺术家
韩国弘益大学陶艺与玻璃硕士
韩国南首尔大学玻璃与陶瓷设计学士



宋志峰
中国艺术家
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
德国哈勒美术学院现代雕塑-陶艺大师生
德国科布伦茨大学陶瓷玻璃艺术研究所当代陶艺与玻璃硕士
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自由艺术-雕塑硕士
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自由艺术-雕塑学士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学士



Tomás Carpio
厄瓜多尔艺术家
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美术学院陶瓷与雕塑、陶瓷与设计专业
厄瓜多尔昆卡大学艺术学院视觉艺术学士



Tommy Lomeli
美国艺术家
美国堪萨斯大学陶瓷艺术硕士



徐志伟
中国艺术家
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硕士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学士



廖正卉
中国艺术家
鲁迅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
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士



王冬梅
中国艺术家
景德镇陶瓷大学日用陶瓷设计硕士
长沙理工大学装饰艺术设计本科


DOUBLE 24 以 “24天×24小时极限创作” 为核心模式,是体力、脑力、创造力的高度集中,是凝结着“疯狂”创作精神和持久生命力的挑战。通过高强度驻地创作与全程直播互动,探索陶艺创作的当代边界。
这不仅仅是一次艺术驻地,更是一场针对艺术定力与创造力的高强度实验。我们相信,在24天24小时的持续创作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基因将在此极限碰撞、对话与萃取,从而激发出超越常规的艺术能量,使陶土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本土与全球的媒介。
图文来自美陶湾·柒号陶仓
上一篇:失眠能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