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第一个从梦中醒来,这事儿我心里有数。我这辈子啊,自己心里最清楚。春天在草屋里睡了个懒觉,醒来一看,窗外太阳慢悠悠地爬着呢。
公元207年的时候,诸葛孔明把他经过多年研究的大作《隆中对》全部讲了出来,他非常肯定地说,天下马上就要被三家瓜分了。他深信不疑,要是刘使君想打下自己的江山,那就非得拿下荆州和益州不可,这样才有实力和孙权、曹操较量!
诸葛大神真是有先见之明,让刘玄德诚心诚意地拜了三回,直夸:“您真是厉害!要是您不嫌弃,能不能跟我出去闯闯,您的指点,我一定照做。”
可能是被刘备的真心诚意给说服了,也可能是孔明心里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最后决定跟着刘备,一块儿离开了那间简陋的茅草屋。
可当这事儿传到水镜先生司马徽耳朵里时,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只简单说了十个字,没想到这话竟真的应验了。从那以后,事情的发展跟他讲的一模一样……
【水镜先生,何许人也?】
司马徽是颍川那边的一个隐士高人,性格高傲,不随波逐流,知识渊博还特别会出谋划策。他特别擅长看人,对一个人的评价总是准确得很,因此在当时的文化人圈子里,他的名声可大了,大家都很敬重他。
所以,只要水镜先生夸上一句,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大诸侯,立马就能身价大涨,成为大家都想巴结的人。他夸得最厉害的就是:“卧龙和凤雏这两个人,只要能得到其中一个,大事就能成功!”
快四十岁的刘备,瞅瞅自己圆滚滚的啤酒肚,眼泪哗哗地流。想着自己马上就要奔五了,还是穷困潦倒,啥也没干成。玄德心里头有大梦想,可眼瞅着这现状,怎能不让人伤心难过呢?
好在,他碰上了水镜先生的点拨,让他梦想成真,得到了卧龙先生的相助。这下子,他心里那快灭掉的希望之火又旺了起来。有了孔明在身边,刘玄德就像是插上了翅膀,一幅要让汉室重新辉煌的壮丽图景,在他脑海里慢慢展开……
不过水镜先生对这对非凡君臣的未来并不抱希望,他叹了口气,眼睛闭上慢慢开口:“虽然遇到了对的君主,但时机不对,真是可惜啊!”
【赤壁大战,惊艳天下】
诸葛亮刚到刘备那里时,真的是挺为难的。虽说刘备把他当成了军师,特别尊重,说啥都听,但手底下的那些将领们,看他的眼神都不对劲。特别是刘备那俩拜把子的兄弟关羽和张飞,更是三天两头地给他找不痛快,故意刁难。这样看来,要是不给刘备干出点成绩来,自己在这军营里怕是很难站稳脚跟了。
好运突然降临!那是在公元208年的时候,曹军把刘备在长坂坡打了个落花流水,刘备吓得赶紧逃跑,样子别提多狼狈了。
一到夏口,碰巧东吴的孙权派了鲁肃来摸摸底细。诸葛孔明眼疾手快,立马想了个招儿,说要跟鲁肃一块儿去东吴,好说服孙权联手抗曹,一起把大事给办了。
到了东吴地界,诸葛孔明那叫一个厉害,他用一连串的精彩辩论,跟东吴的一帮文人墨客杠上了。他条理清晰地分析了眼下的局势,把利害关系讲得明明白白,直接就说要联手抗曹,这事儿多重要、多可行,都摆在那儿。他这一通说,直接把孙权和东吴的大臣们都说服了。就这样,赤壁大战的大幕,轰轰烈烈地拉开了。
那场连续狂燃了七十二个小时的猛烈大火,把曹操想要一统江山的念头烧得精光,同时也让蜀汉丞相诸葛亮名声大噪,威震四方。
从那以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在《隆中对》的策略下渐渐确立,刘备顺势拿下了荆南那四个郡,蜀汉的国家架子算是搭起来了。
【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曹操去世后,他儿子曹丕直接把汉朝给取代了,还把汉献帝给杀了。刘备一听到这事儿,整个人都懵了,立马就琢磨着自己也得当皇帝,跟曹丕的魏国彻底杠上了!
诸葛亮费尽口舌地劝导,刘备这才打消了当皇帝的念头。但之后他几次带兵出征,结果都不尽人意,全打了败仗。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倒霉事儿全赶上了。就在那一年,张飞因为对士兵又打又骂,被自己的手下给害了,刘备得知后伤心欲绝。
公元223年的时候,刘备因为老是打败仗,身体累得不行,最后在永安去世了。他临终前跟孔明说,一定要完成恢复汉室的大业。他还把那个被大家叫做“扶不起的阿斗”的儿子托付给了孔明,并且提到:“要是这小子不行,你就废了他,自己上位。”说完这些,刘备就安详地走了。
诸葛孔明一辈子都信奉儒家那一套,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像曹丕那样干出杀君夺位的事呢?他打心底里认定,自己就是要拼尽全力,干到最后一口气,也得为蜀汉尽忠。他一门心思扑在北伐上,就想着把汉室天下给夺回来。可惜啊,最后还是在秋风凉凉中,带着遗憾走了。
在动身北伐前,他得先搞定后方的那群野人,确保他们不敢捣乱,省得自己出门打仗时,家里起火,前后都被敌人包围。
接着,他决定南下出征,跑到那片荒凉的地界去对付那儿的土著雍闿和孟获。他听了学生马谡的“收心”计策,觉得挺靠谱。很快就干掉了雍闿,然后又对孟获使出了七擒七放的招数。这么一来二去,总算是让那些土著彻底服了,西南那边也就安稳下来了。
就这样,有了精兵强将的支持,年逾四十的诸葛亮踏上了漫长的北征之路。
【六伐中原,抱憾而亡】
公元228年的时候,诸葛亮让赵云带着兵马从斜谷出发,假装攻打关中地区,而他本人则亲自带兵,头一回从岐山出击。这一招把魏军打了个手忙脚乱,第一仗就取得了胜利。
可是,没多久,蜀军就借着胜利的势头往东边推进。远在洛阳的魏帝曹睿一看形势不妙,赶紧调动兵马,派大将曹真去抵挡赵云。他自己呢,也跑到长安去了,打算亲自在战场上指挥。
在这条长长的战场上,街亭那个地方,简直就是最关键的要害,得找个靠谱的大将去守着,这样才能放心。
不过,学生马谡多次主动请缨,诸葛丞相虽然一向小心谨慎,但那一刻心软了,最后还是把守卫的重任交给了心里没底的马谡。
马谡这家伙,居然不听丞相的战术安排,硬是要带着大军爬上一座孤零零的山头,这简直就是往火坑里跳啊。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马谡把街亭给弄丢了。诸葛亮伤心得不行,最后只能忍痛杀了这个他曾经最看好的徒弟。第一次北伐,就这么匆匆忙忙地结束了,打了个大败仗。
从公元228年到234年,这六年里头,诸葛亮一共又发动了五次北伐,想要完成他的心愿。他为了能让粮食在那种又陡又窄的山路上好运点,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木牛流马”,这可是个超牛的发明。他心里一直记着先帝刘备交代的事儿,特别忠诚。他也真的是拼尽全力,想尽了各种妙招。但可惜啊,老天爷就是不给面子,到最后,他也没能带着蜀军走到洛阳城门口。
在五丈原那凉风习习的地方,一把黄土盖住了他的宏大抱负,掩埋了他的璀璨理想,还吞没了他的诸多不甘。
他这辈子碰上的最强劲敌手,司马懿,压根儿不像那心胸狭窄、爱冲动的周公瑾。那件女式衣裳,司马懿压根儿不往心里去。狡猾的司马懿,从不跟聪明的诸葛亮硬碰硬,他的打法就一个字——拖,一直拖到诸葛亮去世才算完。
没错,司马懿的心愿达成了。到了公元234年10月8日那天,诸葛丞相在五丈原抱憾而终,走完了他五十六年的人生路。
回想水镜先生那如同噩梦般的八字真言:“遇主未逢时,真可惜啊!”这句话简直就像是为诸葛亮的一生量身定制的总结。命运的天平似乎更倾向于曹魏那边,更青睐司马懿,这能怎么办呢?又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