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战力相当强悍。不仅如此,在袁绍阵营时,他便与颜良、文丑等名将并列,曾在官渡之战中大显身手。特别是在与张辽的对抗中,张郃不仅压制了张辽,甚至逼得许褚不得不亲自出马相助。加入曹操阵营后,张郃的表现更是令人称赞。
在穰山之战中,张郃奉命拦截刘备,途中遇到赵云。尽管赵云武功高强,张郃并没有选择退缩,反而凭借地形优势阻拦赵云。之后的长坂坡之战,赵云带着刘备的家眷撤退,张郃再度追击。两人经历了几次激烈对抗,张郃几乎将赵云逼入绝境,足以看出,虽然张郃的武功未必及赵云,但他绝对没有畏惧之情。 在宕渠山之战中,曹营的许多将领都畏惧张飞,但张郃却视张飞如无物,主动请战迎击张飞。在两军交锋时,张郃显示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在张飞的伏击下,他竟能坚持了五十回合,最终才稍显疲态。由此可见,张郃并不怕张飞。 然而,当面对马超时,情况却截然不同。马超曾攻占潼关,曹操带兵迎战。在这场对抗中,张郃迎战马超,结果只坚持了三回合便败退。这一幕令许多人感到惊讶,毕竟从张郃的战绩来看,他不可能这么轻易被击败。而从后来的战斗情况来看,马超虽然强大,但并没有达到能够轻松击败张郃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马超和张飞、许褚交手时,双方的较量并不如马超对张郃时的那般迅速。 事实上,张郃显然是在主动撤退,而不是因为武力不足。对于这个问题,曹操心中早已清楚。最初,曹操可能没有意识到马超的战力有多强,直到他亲身感受过马超的力量。当马超冲向曹操时,张郃和于禁都已被击退,唯独曹操被孤立。危急时刻,曹洪挺身而出,替曹操挡住了马超。尽管曹洪的武功与张郃不可同日而语,但他在马超手下竟能坚持四五十回合,令人惊讶。 曹洪的战绩并非仅仅依靠武功,他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是因为他拼命保护曹操。在关键时刻,曹洪为了保护曹操,不惜一切代价,因此能在马超面前持续较量。相比之下,张郃在面对马超时,显然缺乏这种拼命的勇气。他选择了主动撤退,因为他知道,这场战斗对他来说并非普通的较量,而是马超在为父报仇,誓死一战。 总的来说,张郃不怕张飞和赵云,而害怕马超,原因其实很简单。张飞和赵云在战斗中并未将生死置之度外,而马超则是为了复仇而来,不惜一切代价。因此,张郃明智地选择避免与马超硬拼,毕竟对于他来说,保命远比一场胜利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