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历史与重演的悲剧
创始人
2025-08-27 06:03:06
0

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留下了一段经典名言:“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我对比历史发现,从慕尼黑协定到布达佩斯备忘录,呈现给全世界的确实是相似的历史,重演的悲剧。

一、慕尼黑协定及其前因后果。

缔约背景: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时许,在法国小镇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编号为2419D的拿破仑三世御用车厢里,德国作为战败国与英法两国代表的协约国签署投降协议,从而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同年,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保护下恢复国界主权,英法两国在捷克斯洛伐克驻军保护。

德国休养生息20年后重整军备,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1938年3月吞并奥地利后,次月鼓动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党召开党代会,提出将苏台德地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希特勒以苏台德地区360万中就有约300万说德语的德意志民族人口为由,陈兵德捷边境,发出战争威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随即发布战争动员,战端一触即发。

缔约方式:1938年9月29日晚上10时许,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总理希特勒、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签订《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史称“慕尼黑协定”。4小时后,张伯伦和达拉第共同向抵达慕尼黑等待结果的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宣布了慕尼黑协定内容,那场景就如同终审法院法官宣读一份没有上诉权的死刑判决书。

慕尼黑协定主要内容:序言载明英法德意四国确认“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第四条载明德国军队按“附图所标出的四块领土”,自1938年10月1日起“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第一条和第二条则载明英法意三国军队自1938年10月1日起从德占领土撤退,并于1938年10月10日撤退完毕。

缔约后果: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英法德意四国都是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四个签字首脑成了所在国的超级大英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亲率文武高官和各界名流到机场迎接凯旋而归的张伯伦,张伯伦手持慕尼黑协定吹嘘:“我带回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唯有理智的丘吉尔冲着张伯伦大声怒吼:“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战争”。岂料一语成谶!

慕尼黑协定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丧失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五分之一的土地,希特勒并不满足于此,6个月后即1939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再后来,法国贝当政府1940年6月22日(在法国雷通车站编号为2419D车厢里)向希特勒递交投降书,德国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对英国开展“伦敦大轰炸”……“慕尼黑”成了“国际阴谋”的代名词,张伯伦则成了“绥靖政策”、“绥靖主义”的代名词。

二、布达佩斯备忘录及其前因后果。

缔约背景:苏联1991年解体,分裂成15个独立国家。乌克兰基于地缘优势,将前苏联的黑海造船厂、马达西奇公司以及部署在乌克兰的约1900枚核弹收入囊中,成为“镇国三宝”。此刻的乌克兰,如果国策得当并对国防工业加以整合、巩固和发展,则是妥妥的全球前三军事强国,自保有余,谁敢来犯?

但凡知道沙皇俄国与英法等国1853年至1856年期间爆发伤亡100多万军人的“克里米亚战争”以及此后克里米亚归属变迁历史的政治家都会清楚,任何国际条约都无法阻挡俄罗斯争夺克里米亚的欲望,乌克兰唯有备战自强,方可保全克里米亚半岛及周边地域。

缔约方式:1994年12月5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马卓安与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共同签署《布达佩斯乌克兰安全保障备忘录》,简称“布达佩斯备忘录”。

布达佩斯备忘录主要内容:以乌克兰“在特定时期内消除其领土上的所有核武器”为条件,换取俄美英三国的六条“安全保障承诺”,其中第一条就是俄美英三国“尊重乌克兰的独立和主权以及维护乌克兰现有领土的完整”; 第二条则是俄美英三国“绝不使用任何武器,危害乌克兰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缔约后果:乌克兰销毁核武器的同时,黑海造船厂、马达西奇公司等国防工业亦停滞不前、裹足自废,十年时间就被俄美英三国忽悠瘸了。乌克兰历任总统只能选择傍靠山,在亲俄与亲美之间来回摇摆。

乌克兰总统亲俄,美国就“动文”的对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例如2004年“橙色革命”、2014年“广场革命”,并打着北约东扩旗号搅乱乌克兰政局,培植亲美势力。

乌克兰总统亲美,俄罗斯则“动武”的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先于2014年强占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后于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现占乌东四州大部分地域和南部尼古拉耶夫州小部分地域。

2023年5月,美国犹太资本贝莱德公司与乌克兰政府签署共同成立“乌克兰发展基金”协议,约定贝莱德公司战后接管乌克兰的全部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

美俄两国“结束俄乌冲突”的阶段性模式:自2025年2月12日特朗普与普京就“结束俄乌冲突”通电话以来,目前虽未正式达成“结束俄乌冲突”的协定,但美俄两国的基本立场大致是俄罗斯已占乌克兰领土归属俄罗斯,乌克兰矿产归属美国。

俄乌冲突三年,美国对乌军援实则是高价倾销库存武器,对俄贸易制裁实则是(取代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向欧洲高价倾销液化天然气,最终在“结束俄乌冲突”的幌子下掏空乌克兰,真是吃相难看!

三、相似的历史与重演的悲剧。

以上叙述可见,87年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是先天性的无力自保,以至被迫“割地”直至被德国占领全国;而30多年前的乌克兰则是自废武功,丧失自保能力,导致现在阶段性的“割地”赔矿产局面

从慕尼黑协定到布达佩斯备忘录,“割地”借口相似之处在于:德国当年割取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四块领土,借口是该四块领土上讲德语的德意志民族人口占多数;俄罗斯当今强占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乌东四州等五块领土,台面上的借口是“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安全”,实际借口应是这五块领土上讲俄语的俄罗斯民族人口占多数,对此证据是俄罗斯在这五块实占领土上举行居民公投,先以国内法程序确认其为俄罗斯领土,现等美俄两国协定确认。

“割地”缔约方式相似之处在于:英法德意四国将被割领土的捷克斯洛伐克排除在慕尼黑协定缔约国之外;美俄两国不仅将被占待割领土的乌克兰排除在“结束俄乌冲突”谈判进程之外,甚至还将布达佩斯备忘录“安全保障承诺”国之一的英国也排除在外。

保护(保障)国“弃保”的相似与差异则在于:当年的英法两国对被保护国捷克斯洛伐克“弃保”,原因是自保,虽不义但情有可原;而当今的俄美两国对乌克兰“弃保”目的恰似监守自盗。俄美两国作为乌克兰“弃核”的“安全保障承诺”国,对“维护乌克兰现有领土的完整”负有责任和义务,而“弃保”始于北约东扩、美国发动颜色革命搞乱乌克兰,延续于俄罗斯趁乱强占乌克兰部分领土,美国以暂停军援勒索乌克兰矿产。英国不甘心被排除在“餐桌”之外,乃贷款给乌克兰,挺乌再战,目的只是与美俄瓜分乌克兰。我确信,曾以欧盟穷国占便宜为由“脱欧”的英国,根本不可能无私援乌抗俄。

捷克斯洛伐克与乌克兰的上述历史悲剧证明:在军事强国地缘博弈夹缝中生存的中小国家,唯有自强方可自保,寄望军事大国按国际条约保护本国安全,无异于割肉喂狼——尸身难保。

四、无以言表的结语。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不仅全球性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居然在“国际阴谋”发源地“慕尼黑”召开,而且当年缔结慕尼黑协定的英法德意四国,现在正一致请求3.4亿人的美国领导5.4亿人的欧洲北约成员国共同抵抗1.4亿人的俄罗斯。

这究竟是逻辑悖论还是历史幽默?!

我一时语塞,真的不知如何回答。

请允许我借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哲理名言作为结语:“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记取历史教训”。

2025年3月7日随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在古代社会,封建等级森严,人们被严格划分为三六九等,其中最高贵的自然是皇帝。随着朝代更替,不同民族的...
原创 东... 晋孝武帝司马曜(362年—396年11月6日),字昌明,是东晋的第九任皇帝(372年—396年在位)...
原创 曾... 这三个国家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在独立之后,现状一个比一个更令人担忧。 一、蒙古国 蒙古国的国土...
原创 魏... 魏国失郭嘉,蜀国失庞统,吴国失周瑜,哪一位的死对各自国家影响最深远?相信你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让我们...
原创 张... 张郃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战力相当强悍。不仅如此,在袁绍阵营时,他便与颜良...
原创 曹... 前言 曹操为什么坚决要杀掉华佗?多年以后才发现,他当初的决定竟然是正确的。这段历史事件中的权谋博弈和...
原创 诸... 大家都知道,姜维在临终时设计了一计,导致三国的统一推迟了数十年,许多人对这一事件感到震惊。而更为鲜为...
原创 曹...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常常被拿来比较。例如,东吴四英...
原创 美... 近期,美国高调地宣称会“保卫钓鱼岛”,这种直白的保护姿态让人不禁想深究其背后的战略意图。然而,更戏剧...
原创 曹...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钟繇接替贾诩,担任了太尉的职务,并被封为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歆和司空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