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代表国家的事物和名称都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象征,但世界上的万千有时候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迁移变化的,小到路边一棵小草的成长,大到国家事务的更替。
一个国家的国名就如一个人的名字一样,是它最具有代表性的代号,有这样一个国家,它现如今已经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很高的一个国家了,但它现如今的国名还是以往它还是大唐王朝的附属国的时候当时的统治者赐予的。
那么今天我们不妨就先来了解了解这个国家当时得名的小故事吧。
万国来朝大唐盛景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许多个时代节点是尤其被史学者们关注的,人们往往集中关注的人或事物是因为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闪光特点。
就拿朝代来说,唐朝经过在位统治者的一番精心治理,一度更是达到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当时的盛唐景象更是让许多国家都竞相来来朝拜贺。
繁荣的经济、车水马龙的街道、你来我往的热闹市集交易、辽阔的疆域,每每回想,都不得不让人为当时的繁盛景象所赞叹。
经济发展了、国力强盛了,许多外邦也就想着赶紧来我们强国参观交流了,所以当时唐朝的外交事务也是发展得非常繁盛。
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去查阅当时和各国的往来资料,那就可以发现大量的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历史。
说到那个当时被赐名、而今已经发展到强盛的国家,其实就是日本。
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更长足的发展,那必定是要与其他国家彼此进行交流学习的,封闭锁国的心态永远不可取。
众所周知,日本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之列,而说起他的崛起历史,其实还是一部颇具看头的奋斗史呢。
在遥远的以前,日本其实只是一个国际十分的贫穷落后,国民大都无力自给自足的国家。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这样的后起直追的呢?我们就好好结合它与唐朝的友好交往交流过程来了解一下。
其实它与中国的最早交往历史可以考证到大概汉朝时期,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之中,日本始终是作为中国附属国而存在的。他们经常会派一些使者前来学习我们中原地区的制度和思想文化。
其实在日本改名为日本之前,日本有一个先前的名字叫做“倭国”。
因为当时在位的光武帝看到日本派来的使者们大都身材矮小,他们的国土面积也很小,再加上当时他们是以一个下等的附属学习国的身份来拜贺的,所以态度显得有些卑微,光武帝就赐给了他们一个形象的名字“倭国”。
倭字的意思想必大家都能明白,但是当时初来的日本使者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他们只是十分高兴的觉得天朝皇子终于赏脸赐了他们名字,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
中日往来频繁起来
日本的使者们得到中国天子的赏名,兴高采烈地回去跟他们的天皇复命去了,而在这期间他们仍然还未弄明白自己所得名的含义,只道是自己终于得到了天子的恩赐,能够依附于这样一个天朝大国来发展,已经是自己极大的荣幸了。
得名之后,日本与中国的往来也是愈加的频繁起来,他们派来学习的使者也是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含义。
后来呢,他们也弄明白了“倭”字的含义,所以开始对自己这个略带嘲讽的名字有些不满了,所以他们又再次派使者前来请求天朝皇子给他们改个名字。
这时候的大唐统治者已经换为了唐太宗李世民,但是当时唐太宗并没有太过在意倭国方面改名的请求,也没有再给他们改名。
但是日本人并没有就此而放弃,每当他们派使者来到中原,就都会就这个问题向一次次地提出请求。
唐高宗即位以后,倭国使者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得到另一位天子的垂怜,就又多次跑来请求唐高宗的赐名,但依然是败兴而归。
终得武则天赐名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历来都是被许多史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但是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等级划分极其分明的古代社会中,作为一位女性,最终能够登上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上,接受众多男子的臣服,其智慧和高明那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现代社会对于子女的教育不是都讲究一句“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嘛。
武则天的出身与家境是不错的,而且她的父母对于她的教育方式也是十分开明的。虽然她是一个女孩子,但她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奉行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一套。
相反,他们十分重视对武则天的教育,从小就让她学习读书写字,武则天自身也十分的聪慧好学,所以他也锤炼成了一位才气满满的女子。
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才女,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样貌也是非常的过人。在她后来被选为才人入宫之后,也是十分被唐太宗看重。
但是年轻貌美的武才人却在后宫之中找到了自己真正心仪的男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李治,二人就像是通过唐太宗这样一种“介质”传播,在一来二去中暗生情愫。
等到唐太宗驾崩之后,按照祖制,身为先帝宠妃的武才人本应该削发为尼,至此开始过上伴青灯、敲木鱼的孤苦生活的。
但是李治对她是千万个放心不下,硬是把她接回了宫中,还对她重新册封,而这也是武则天至此沸腾的开始。
凭借李治对她的一片真心,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运筹后宫生存计谋,她最终还成为了李治的皇后,在李治称病期间,武则天更是代理起了朝政。
大概是在代理朝政期间,武则天真正感受到了权术的作用和威严,最终成功地成为了仅此一位的女皇帝。
此时不要忘了那群致力于给自己改名的日本人,他们听说中国换了一个女皇帝,所以又承其所好地派来了一位容貌俊朗的使者来求改名。
就在一场武则天设宴宴请各国使者的大聚会上,他们的使者又再一次趁着武则天把酒言欢的兴致最高点,举杯提出了改名的请求。
微醺状态的武则天一时兴致高昂,也不好意思再拒绝他们的请求,所以就重新给他们赐名“日本”。
如今的日本虽然早已成为了强国之列,他们仍然沿用了当时武则天的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