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涌现了太多英勇无畏的英雄,同时也埋葬了太多的烈士英魂。那个时候,每一场战役过后都会有大批量的牺牲者,由于人数过多,面目全非无法辨认等多重原因,导致无法将这些遗骸全部埋葬以及为其立碑,有的只有少数,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变迁以及各种历史演变,那些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墓碑也很难保存完整、丝毫不破损,剩下的墓碑更是寥寥无几了。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位农民因为想要辟邪,而使得一些凝聚着烈士阴魂的墓碑重见天日的故事,以及墓碑的背后故事。
伤亡惨重的战役
有三块一直被保存到现在的墓碑,现在在厚岸文物保护协会,是被当时的当地村民送过去的,之前这三块墓碑是被安放在安徽泾县厚岸镇王家祠堂里的。三块墓碑都是在厚岸前山塝被发现的,那里埋葬了上千军人阵亡的英魂。
三块墓碑的主人都是当时50军新七师的抗战川军,他们分别是
陈永钦、陈彦和以及吴平倪,第一个是上等兵,后两个都是二等兵。前两个都是来自福建的,后一个的祖籍并无记载。
1940年4月,50军在青阳县陵阳镇驻扎,他们在内的新七师一起在丫山、丁桥、元桥、青阳这一条布防。4月22日青贵战役开始,日军向川军23集团军开展了全面进攻,4月26日,2000多名日军汇合并且继续进犯,在27日便把新七师的防线攻破了,一直到达了杨田白马塘附近。
50军选择了在27日夜晚对200多名日军进行反攻计划,但是144师却遭受了非常猛烈的攻势,新七师因为死守保住了阵地,可是之后的新七军却遭到了800多名日军的袭击,并且断了联络,只有少数人突破了包围,但是在28日新七军却遭受了前往白马塘方向的日军袭击。陈彦和等三人均受了重伤。
永世长眠的川军
川军在白马塘与日军激烈的交锋中伤亡惨重,但是在这之后更加惨烈的事情继续发生了。日军派出了专门用来轰炸的飞机,在川军的大后方厚岸扫射,最后可谓是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那个时候的医疗水平很差,也没有高级的医疗药物,不能及时得到救治的军人们疼痛难忍,撑不过去而牺牲的人很多,有的甚至想要直接能来一个了断。
因为轰炸,所以许多重伤军人不是断胳膊就是少腿,他们在菜地里奄奄一息,陈永钦、陈彦和以及吴平倪三人也没能熬过去,在5月22日,陈永钦去世,然后被人拿布裹着,用板车运到了厚岸前山塝安葬,5月27日吴平倪也离世了,被运往了厚岸前山塝,9月陈永钦也没能撑过去去世了。
当地的政府为了这些壮烈牺牲的川军,派人为他们做了大量的青石板,并且专门刻下了死者的名字以及所属的部队,但是并没有注明真正的死因,因为害怕当时的日军搞破坏,于是只写了死亡原因是病故。没有活下来的战士们全部都被葬在前山塝,达到了上千人,高级别的享有墓碑,但是低阶级的只能拥有一块木头碑。
墓碑往事被重现
1970年,住在厚岸的孙再祥经常会上山放牛,所以经常会看见前山塝那一众矗立着的墓碑。
但是当地为了让粮食的产量增加,于是便打算将前山塝改造成为耕地,所以那些烈士坟墓在意料之中被夷为平地了,墓碑也被撬起修了水库涵洞,那些被挖出的烈士遗骸也被集中处理埋葬了。陈永钦和陈彦和的墓碑因为操作而被埋进土里,吴平倪的墓碑因为在山上被草和树掩盖住了,所以免于被埋。
孙再祥因为有一年修了一个猪圈,听说将墓碑埋在猪圈底下可以辟邪,于是便上前山塝将陈彦和的墓碑挖了出来并且埋在了自家猪圈。多年的时光转变,以及痕迹也不在明显,让这段往事也逐渐淡化,慢慢的,那段往事变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一个传说。
王培槐在耕田时发现了陈永钦的墓碑,由当时来收集川军资料的志愿者保存了,到了2015年5月,当年50军军长郭勋祺的女儿来到厚岸想要找当年的川军遗址,分别聚齐了三块墓碑,并且将它们送到了王家祠堂。
总结
墓碑上的上千个军人英魂以及那段壮烈往事得以重现,时刻警醒着我们不忘和平的来之不易。
参考资料:《白马塘战役》、《抗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