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困在英国打不下,苏联却偷土地,元首突然调头打向东边.
1940年夏天,希特勒盯着地图突然决定放弃攻打英国,转头打苏联。这事连他手下的将领都懵了,但其实背后有三个原因。这时候德国刚打败法国,欧洲就剩英国在抵抗,美国还因为政策不敢直接帮忙。可希特勒没继续对付英国,反而撕毁了跟苏联签的和平条约,直接动手。
英国那边实在不好打。德国空军在不列颠空战里损失1800多架飞机,英国的战机反而越打越多。加上英国海军控制着海面,德国陆军没法过英吉利海峡登陆。德国高层私下说,每次看天气预报,希特勒的脸色就跟海底捞似的。
苏联这时候反而在偷偷扩军。德国间谍发现苏联把坦克工厂往乌拉尔山后方搬,准备长期抗战。斯大林还趁德国打波兰时抢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地盘。希特勒觉得苏联指挥系统混乱,是个好机会。另外苏联的土地上有大量石油和小麦,德国当时只剩三个月的战争储备,急需补充。
这事还得往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苏联前身俄国跟德国签过《布列斯特条约》,割让了大片土地,后来德国战败才废除。这事让希特勒一直记恨苏联。再到二战前苏联抢波兰地盘,彻底激怒了德国。
德国人当时以为打苏联很快就能赢。1941年6月22日,300万德军分三路杀向苏联,坦克、飞机一大堆。最开始确实打得顺,可没想到苏联拖住了他们。后来美国和英国加入,德国被拖到两线作战。
苏联也不是吃素的。虽然当时刚经历过肃反运动,军官被整了不少,但斯大林还是偷偷在边境部署兵力,后来虽然撤了,但德国觉得这是苏联要动手的信号。苏联还占了罗马尼亚的油田,切断德国石油供应。
打仗归根到底看资源。德国缺油缺粮,苏联那边有高加索的油田和乌克兰的小麦。希特勒算了笔账,继续打英国拿不到资源,打苏联能填饱肚子还能补充弹药。
结果德国彻底陷入泥潭。1941年秋天天气变差,德国机械化部队在泥里动不了,最后被苏联冬天冻住。等到1945年,苏联和盟军联手打到了柏林,德国投降了。
这件事证明不管多强大的军队,贸然打两线作战早晚完蛋。希特勒当时要是继续打英国,可能也打不过,因为隔着大海海军又不行。反正历史就是这么回事,谁先算错一步,后面全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