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8年,彭德怀带着他的西野主力四纵六万大军,决定去宝鸡,顺便拿点土特产回去——那土特产就是宝鸡城里堆得像山一样的军需物资。
守在宝鸡的国军,人数只有2000多,对比起彭德怀的六万人大军,这数目差得就像一只羊对着一群狼,差点儿没直接吓得腿软。
这边厢,胡宗南听说宝鸡可能要变成对方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忙打电话给裴昌会:
胡宗南:“你快点儿,带你的八万大军去宝鸡,咱们的仓库快成别人的=了!”
裴昌会:“胡帅,别急嘛,我这儿正组织队伍呢。八万人呐,不是打麻将,一叫就来。”
胡宗南:“快点儿,对方六万人呢!”
裴昌会:“行行行,我加快速度。不过,咱们这信息靠谱吗?别到时候咱们自己人一慌神又打起自己人来。”
胡宗南:“这回保证不会,绝对认得清!”
裴昌会:“那我放心了,咱们这回一定让彭德怀他们白跑一趟,连个钉子都别想拿走。”
就这样,裴昌会带着他的八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宝鸡进发,准备在那里大干一场。
02
那时候,彭德怀的西野在宝鸡看着裴昌会和马继援这两位,分别从两条路线冲过来,带着一股子要把自己赶出宝鸡的气势。
彭德怀看着情况,心里暗想:“得想个法子撤了。”
罗元发和王世泰那边,两个纵队虽然只有万余人,但也是硬着头皮上,结果对方势大力沉,挡也挡不住。
彭德怀撤退时,对罗元发和王世泰说:“兄弟们,咱们走为上计,别跟他们硬碰硬。”
罗元发:“这不是打不过,是咱打不起啊。”
王世泰:“那咱们撤吧,反正宝鸡的东西咱也看够了。”
就在这时,胡宗南又派出钟松,想彻底堵死彭德怀的退路。钟松领着他的整编第36师,气势汹汹地也加入了战场。
彭德怀一听,就跟他的副官开玩笑:“看来胡宗南是真把咱当宝了,这么多人送咱们。”
副官:“这不是送,这是想把咱们留下来做客呢。”
彭德怀:“客?这客待得也太热情了。不过咱也不是那种不识趣的人,既然人家不让咱留,咱就走得漂亮点。”
03
那天,风沙大得能把鸡吹上天,青马整8旅的马步銮旅长眼睛都快被沙子磨瞎了,突然看见前面有一大群人影蹿来蹿去。马旅长这个人脾气急,又加上看不清楚,心想:“这肯定是西野的人来了,咱们得先下手为强。”
于是他大喝一声:“哎呀,对面的是哪个部队的?快说话啊!”对面是整编65师的广东小伙子,他们听着这一口浓重的青海味儿普通话,一个劲儿地搓耳朵,互相看看:“他说啥?听不懂啊。”
马旅长见没人答话,火气一上来就是一个命令:“打!给我狠狠地打!”
然后就是一场乌龙中的大乌龙,两边你来我往地炮火连天,直到下午三点,马旅长才发现,咱这炮火威力也太大了点,这哪像咱西野的火力啊。这才恍然大悟,急忙叫停:“哎呀,打错了,打错了!”
然后派人去跟对面摆手:“老兄,打错了,咱们是自己人!”
对面整编65师的广东小伙子这才松了口气,回应:“原来是打错了啊,哥们儿,你们这一大早的,也不说清楚,害得我们都没吃早饭。”
等到马继援听说这事,气得直跺脚:“这什么乱七八糟的!马步銮你给我滚蛋!马瑛,你来当旅长!”
马瑛接过旅长职位,心里暗想:“这帽子戴得也太突然了,得赶紧让大家多练练识别方言,免得下次又打自己人。”
假设没有这次乌龙事件,局势绝对会对我党不利。可让国军万万没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天,他们又自己人打了自己人。而一说到我党历史上,又没有闹过这类乌龙事件,还真有,但只有一次。
04
1950年春天,西昌战役,胡宗南的那些手下,说他们是败将都有点夸他们了,根本就是一触即溃的三脚猫功夫。他们见到解放军的队伍压上来,那场面哪儿还顾得上打仗,转身就往山里跑,那叫一个快。
到了晚上,132团正在冕山镇的一个角落安营扎寨,正当大家都在梦乡中赶集时,突然外面来了一批人。哨兵一看,这黑乎乎的一片,谁知道是哪家的亲戚啊,喊了口令对不上,这不,立马鸣枪了。
哨兵:“喂,那边的兄弟,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对面声音模糊:“啊?什么什么?”
哨兵:“我问你们口令!”
对面还是模糊:“口...啥?”
这时候,132团的战士们已经全都跳起来,拿起枪就是一阵乱打,对面也不含糊,回火挺猛。132团越打越觉得有点不对劲,对方这架势不像是胡宗南那帮散兵游勇啊,这战斗力,这纪律性,怎么看怎么像训练有素的主力。
132团团长也开始疑惑了,摸了摸下巴,心想:“这不科学啊,咱打的都是胡宗南的残兵败将,怎么突然间变成八级工了呢?”
于是团长决定还是先搞清楚情况再说,于是大喊:“喂,对面的朋友们,我们是132团的,你们到底是哪路神仙?”
对面停了一下,有点尴尬地回应:“大哥,我们也是解放军啊,别打了,别打了!”
132团的团长一听这话,赶紧命令大家停火:“快停火,自己人,自己人!”
然后两边的将领见了面,团长抓了抓头发,尴尬地说:“这天太黑,我们还真没看清楚,差点内斗了。”
05
那天晚上,解放军的132团和552团因为黑暗和口令不对,硬是把彼此当成了敌人,由于没有重武器,这场打斗虽然激烈,但好歹没造成更大的灾难,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但咱们也损失了17位战士。
战后,刘伯承和贺龙两位老首长听说这事儿,都急了:
刘伯承皱着眉头:“这是咋回事儿?咱们自己人打自己人?”
贺龙也是一脸严肃:“是啊,我看着都心疼,咱们这帮战士,白白受了苦。”
两位首长决定给部队上个紧急的“夜战辨别敌友”特训课。
刘伯承:“听着,从今往后,晚上碰到不明身份的队伍先别急着开枪。咱们得想办法确认清楚,是敌是友。”
回到部队的132团和552团,大家都有些尴尬,团长们在部队会议上提到这事,半是自嘲半是教育地说:
132团团长:“今晚上咱们学到了,打仗不只要眼明手快,还得耳朵亮。”
552团团长:“对,以后咱们晚上遇到不清楚的情况,先别急着用枪,用嘴,多问问。”
通过这次事件,部队上下都记住了一课:在战场上,辨别清楚敌友比什么都重要,毕竟,弄不好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那可就不是开玩笑的。而且,谁也不想再因为类似的乌龙事件,让自己的同志白白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