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马谡不把兵马放在山上,能守住街亭吗?看看三国志的评价就懂了
创始人
2025-08-24 19:33:27
0

壮志未酬人已去,常让豪杰伤心怀。

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五次出兵攻打北方的故事让很多人感叹不已。特别是他第一次北伐,眼看就要成功却失败了,真是让人惋惜不已。

说到诸葛亮第一次攻打祁山却打了败仗,大家通常都怪马谡没守住街亭。虽然历史没法重来,但我们看史书时还是会忍不住琢磨:假如马谡不把军队驻扎在山上,那他是不是就能守住街亭了呢?

结果不是那样的。不过想知道具体原因,就继续看下面的分析吧。

【首次北伐,胜利在望】

第一次北伐一开始,真的是顺风顺水,好运连连。

诸葛亮突然北伐,魏国朝廷压根儿没想到。他们认为刘备一死,益州那边就不成气候了,于是把防守的重点放到了东边,用来对付孙权,结果魏国陇右的防备就变得特别松懈。

那时候,魏文帝曹丕刚去世不久,曹叡接手了皇位,魏国朝堂乱糟糟的,大家都想看看有没有新变化。投降过来的将军孟达心里七上八下的,已经和诸葛亮偷偷通了信,打算起兵响应;孙权也瞅准曹丕死了这个机会,带兵攻打合肥,又一次往北进攻。

在这样的历史时刻,诸葛亮一出兵,就立马收获了“南安、天水、永安三个地方背叛魏国支持他,整个关中地区都轰动了”的大胜,而且把陇右那边剩下的魏国军队都给团团围住了。

老百姓心里都向着汉朝,那时候东汉快灭亡了还不到十年。诸葛亮提出了“重振汉室”的口号,让三个郡的军民都转而支持他。魏国那边呢,天水太守马遵被叛军吓得魂飞魄散,乱出主意,结果逼得姜维等将领只好投降了蜀国。

按照当时的战争形势,只要给点儿时间,慢慢围住并消灭广魏、陇西和上邽那些地方,郭淮、游楚他们带着的剩下的守军,我们就能把战果稳住再扩大,这次北伐就算是大获全胜了,“回到老都城”也不再只是句喊喊的口号,而是能真正实现的事儿。

给蜀军争取时间、挡住曹军去救陇右的任务,就交给了守卫街亭的马谡。

【马谡其人,不可大用】

马谡,小名叫幼常,老家在襄阳宜城。他从小书就读得很多,兵法也很精通,和他哥哥马良还有另外三个兄长一起被称为“马家的五个才子”。在先主管理荆州的时候,他和马良一起被叫去做了从事。

夷陵之战最后蜀汉吃了大败仗,连马谡的哥哥马良也在乱战中被杀。但马谡当时留在益州,做着越嶲太守,没有跟着刘备去打仗。这样一来,他就成了刘备留下来的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理论家”。

刘备打了败仗后,急急忙忙带着军队逃回了永安,没多久就病得很重。在他快要不行的时候,把诸葛亮叫到了白帝城,把整个蜀汉国家的大权都交给了诸葛亮,说:“如果我的儿子能行,你就帮他;要是他不行,你就自己当家做主吧。”

刘备在快要去世的时候,特意跟诸葛亮认真谈了谈那位被认为很厉害的“军事奇才”马谡,他诚恳地说:“马谡这人说话夸大,实际上没那么能干,你可千万别重用他,你得好好留意啊!”

诸葛亮心里非常感激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他肯定也明白刘备是个会识人用人的主公。可他却偏偏固执己见,在北伐最关键的时候,不顾大家反对选用了马谡,结果错失了胜利的机会。

在《三国演义》里头,马谡是个不听诸葛亮排兵布阵,也不把王平的劝告当回事儿的倔强家伙。他在街亭打了大败仗,让整个北伐的形势都翻了个个儿,害得诸葛亮没辙了,只好使出“空城计”,等回来后又伤心地杀了马谡。

史书里马谡的坏形象,比起《三国演义》里的描述,那真是有过之无不及。

马谡接到诸葛亮的军事命令后,“没按诸葛亮的指挥行事,做得不太妥当”。他一心想要立下大功,想把原本只需“守城”的简单任务,变成一场打败魏军主力的野外大战。

马谡究竟是怎么没按诸葛亮的命令行事的呢?

根据《魏书·张郃传》的记录,马谡躲在南山那边,没有守住城池,结果张郃切断了他的水源,一下子就把他打败了。

很显然,街亭这个地方,确实是个易守难攻的要地。诸葛亮那时候的命令,绝不可能是叫马谡放弃已经加固好的城池,跑到山上去扎营。但马谡太高看自己了,他不听诸葛亮的命令,也不考虑北伐的大局。

诸葛亮在制定打仗计划时,也考虑到了马谡可能会不听命令或者判断失误。所以,他安排了一位从小就在军营长大、打仗很有经验的将军王平,让王平做马谡的先锋。要是马谡犯了错,王平就得在战场上提醒他、劝劝他。

不过,《三国志·王平传》里头说了,“马谡放着水路不走,偏偏要上山,还搞得手忙脚乱的。”王平呢,他好几次劝马谡,可马谡就是不听。这就叫做好心劝不了该死的鬼,马谡在街亭这么固执,最后输了也是自找的。

历史上说王平不太会写字,“连笔都拿不稳”,认识的字也没几个。马谡自以为很懂兵法战略,根本不把作为先锋的“没文化”的王平的话当回事。

就是那个马谡看不起的王平,在打了败仗后把散兵游勇聚拢起来,保住了以后北伐的战斗力。正因为他在街亭之战中的出色表现,诸葛亮提拔了他,让他在之后的北伐战争中大展身手。

可能诸葛亮觉得马谡在荆州做官,和自己有不少共通之处,所以才交给他一个只要遵守命令就能搞定的守城任务,好让他锻炼锻炼。

但可惜的是,马谡没有完成丞相交给他的重要任务。他在战场上被打得大败,而且在失败后还因为害怕而偷偷跑了。

打了败仗后,马谡没能挽回局面,反倒因为怕死,在向朗的帮助下偷偷逃跑,可最后还是被人逮回来了。马谡这么做,让诸葛亮特别失望。

诸葛亮回到成都后,给皇帝刘禅写了份报告,讲了讲北伐没成功的事儿,还按军规处死了马谡。他回想起北伐前,没让魏延、吴懿这些有经验的老将军当先锋,心里真是后悔得不行。

【以短取败,理数之常】

从《三国志》的好多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出,马谡在历史上是个爱谈论军事策略、固执己见并且不愿承担过错的人。

就算马谡按照诸葛亮的安排,乖乖待在城里而不是跑到山上去扎营,可他那个性格和过往经历,也决定了他完不成“守卫街亭”的任务。

像马谡这样的人,可以给诸葛亮出谋划策,在“率兵南征”时帮忙挑个最好的打仗计划;但他绝对不能当带兵的将领,在战场上按自己的性子做决定,随意摆布上万人的性命。

想想过去,那时候守在街亭的马谡已经“手忙脚乱”,而且他前半辈子太顺了,心里承受能力不行。说白了,马谡在战场上反应不够快,拿不定主意,他这性格早晚会让他“做错事”。

要是马谡没把兵扎在山上,他可能也会因为粗心没了水喝;或者他太冲动,傻乎乎地追着假装逃跑的敌人跑;再不然就是在晚上被敌人偷袭,打得大败。

街亭一丢,蜀汉君臣想回到老都城的那个愿望,就在第一次北伐被打败后破灭了。说起来真是可惜,诸葛亮在用人上犯了错,他忘了刘备提醒的话:“马谡这人说话夸大,不能重用,你得留意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陈... 根本原因在于,老蒋之下只能有一个人,他是二把手,能够统控全局,能有威望,能帮老蒋做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
原创 明... 文/寂寞的红酒 海禁是我国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系列限制海事活动的政策,这种政策造成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和脱...
原创 明... 明朝不仅是一个军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强国,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可以说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进程。不...
原创 古... 在人类已知的古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封建王朝,能养得起五十万重骑兵。 毫不夸张的说,在工业革命开始...
图集|嘉应观:镌刻在黄河脊梁上...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邓放 摄影报道 料峭春寒中,黄河裹挟着碎冰奔涌东去。在武陟县南岸,一座朱墙黛瓦...
原创 福... 上图的拍摄于1976年4月20日,当时,毛主席身患疾病,身体状况不佳,但他依然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精...
原创 都... 萧何,沛丰邑人,是西汉初期重要政治家、丞相,汉初三杰之一。年轻时的萧何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
厅官贾宇,官宣落马 据重庆市纪委监委8月24日消息: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协党组成员贾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重庆市纪委...
1234年,南宋名将孟珙破蔡州... 公元1234年一月,在金国的都城蔡州,金国的皇宫大院里,大厅正中放着一张大床,床的四个角上都摆了火盆...
原创 越... 越王勾践剑2500年了,为何不生锈?专家放大500倍,终于找到答案 导语:1965年,湖北荆州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