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清末最后一位世界首富:连外国人都来借钱,最终结局令人叹息
创始人
2025-08-23 17:02:22
0

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毕竟小偷偷一次,损失也就那样了,事情也算到此为止。可一旦小偷惦记上了某家,三天两头来偷东西,那可就难办了,主人不止伤财,还得伤神。

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倒不是被贼惦记上了,而是被清政府给惦记上了,于是变着法子管他“要钱”,他是谁?最后结局如何?

伍秉鉴,又名伍敦元,1769年出生于广州,乃清朝时期广州的首富,甚至是当时的世界首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道光年间,清朝一年的税收在4000万银元左右,而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就已经高达2600万银元,超过了整个国家全年税收的一半。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做了一项调查,即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当选,而伍秉鉴就是其中一员。那么伍秉鉴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世界首富,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被逼死的呢?

时间要回到康熙年间,当年清朝实行“海禁”,但清政府知道不能完全禁止海外贸易,于是广州成了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此时,伍秉鉴的先祖便从福建来到了广州,和英国人做起了茶叶生意,很快便累积了伍家的原始财产。

等到乾隆时期,伍家俨然成了“广州十三行”里的佼佼者,就连清政府都找到伍家合作,让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承充“行商”,设立怡和洋行,伍家的生意愈发兴隆,眼看着就要成为中国第一大商铺,然而此时伍国莹却暴病而死,并且原定的接班人伍秉钧也在短时间内去世。

时年32岁的伍秉鉴只好迎难而上,抗下了伍家所有的重担,幸好,伍秉鉴也是个商业奇才,他不但把伍家的商铺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还拓展了新的行业,成为“广州十三行”的领头人。

某年,一位来自美国的商人从伍家借款承接了一批生丝,获利颇丰,商人拿着赚来的钱买了一批英国毛织品,想着再赚一笔,结果滞销了,赔得血本无归,根本还不起伍秉鉴钱,正在他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时,伍秉鉴大方地烧掉了借据,并且表示等他日后方便了再还。

这件事很快就在外国商人之间传开了,于是找伍秉鉴买东西的、借钱的人越来越多,而伍秉鉴也来者不拒,他大方、乐善好施且诚实守信,很快,英国东印度公司都来找他借钱,伍秉鉴同样大方借给他们,一时之间,伍秉鉴在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声望。

然而树大招风的道理大家都懂,这样一个国内国外都吃得开的人,自然引起了清朝廷的注意,当然了,伍秉鉴也不是傻子,他立刻向朝廷捐了一笔巨款,“买”了个三品顶戴,足足花了他110万银元,以为可以保住伍家,但事实证明,伍秉鉴想得太简单了。

后来列强逼着清政府签下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并且需要赔一大笔钱,清政府便要求“行商”偿还其中300万银元的赔款,而伍秉鉴一个人就需要还100万银元,虽然对于家大业大的伍家来说,几百万银元不算什么,但比起赔钱,伍秉鉴对清政府的所作所为更是心痛,接下来的日子,伍家继续“帮助”清政府还钱。

1842年12月,也就是伍秉鉴去世前的几个月,他无比悲愤地给美国友人J·P·Cushing写了一封信,里面说道:“若不是我年纪太大,经不起出国的折腾,不然我一定来美国找你,哎!”次年9月,饱经折磨的世界首富伍秉鉴溘然长逝,享年74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换装主席”王莉霞的堕落:从光... 2025年8月22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连夜召开会议,明确表态坚决拥护党中央和中纪委对王莉霞的调查决...
原创 韩... 朝鲜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群体,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中后期。当时,朝鲜半岛遭遇了严重的...
原创 华... 在华夏历史中曾出现过很多才学惊艳的名字,就比如那些畅游在诗歌文化中的名人们,都为华夏文化做出了卓越贡...
原创 一... 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官,从名门闺秀到掖庭罪奴,再由宫廷女官到巾帼宰相,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坎坷...
原创 张... 很多时候历史并不都来自于文史书上,因为书上也是人写的,或多或少都有错误,所以更为准确了解历史的方法就...
原创 朱... 【开篇:疑惑重重,历史迷雾中的战略巨擘】 说起五代十国,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乱成一锅粥”?没错,那是...
原创 商... 经典在不断地被颠覆,重新诠释。在新生代的先锋思想与解构中,《封神演义》中的纣王被称之为是代表人类殊荣...
原创 明... “刘娘井明墓”,位于湖北刘娘井村,过去常称“娘娘墓”,1955年,当地李老汉在自己农田里挖水渠时,无...
原创 清... 执笔者:好忘客,一个喜欢历史、军事的撸猫男 雍正九年(1731年) ,领侍卫内大臣、三等公、靖边大将...
他预感到了金国的危机,但没有意... 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其实是三个皇帝同时在位,既算是南宋的嘉定四年,也算大金的大安三年,还算是蒙古的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