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30日,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旅旅长廖鼎祥忽然接到兵团部的电报:阎锡山、傅作义狼狈为奸,企图进犯石家庄地区,你部迅速南下正太路,阻击东犯之敌。
当时,石家庄是我军在华北地区的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其安危得失关乎我军在整个华北战场的成败。
阎、傅二人正是瞅准了我军只有少数部队警卫石家庄的机会,准备发起突然袭击,其用心极为险恶。
5月8日下午,廖鼎祥率领十六旅将士赶到山西盂县城西南。
部队刚刚宿营,就从当地情报人员那里得到消息:阎锡山手下的暂编第第四十九师已进至寿阳县东郭村一带,共有大约6000人的兵力。
廖鼎祥当即命令各部队分别展开,其中四十六团负责在正面阻击敌人;四十七团作为十六旅的右翼,推进至东郭村附近的下曹村,配合四十六团,从侧面牵制敌人。
四十七团团长韩进忠接受任务后,立即率领部队直奔下曹村而去。
没想到担任先头部队的该团一营刚赶到下曹村,就与一股敌人狭路相逢,敌我双方当即展开了一场激战。
由于我军从4月30日开始连续行军,长途跋涉近千里,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我军立足未稳便仓促应战,而敌人已经在东郭村一带得到很好的休整,因此这一仗一营打得极为被动,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
韩进忠带着后续部队赶到后,认为这样硬拼下去非常不利,便命令部队暂停攻击,另寻破敌之策。
战斗陷入僵局,韩进忠苦思良久,却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来,正急得直跺脚,一名炊事员忽然前来报告,他知道有一条隐秘的山沟可以通往东郭村。
原来,这个炊事员抗战时期曾在当地采煤运煤,对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在下曹村与东郭村之间,有一条大约四华里长、只能单人通过的山沟,平时无人行走,只有运煤的乡亲们知道,是一条非常隐蔽的秘道。
韩进忠很高兴,当即派了一名作战参谋带着一个侦察班,在炊事员的带领下,找到了那条秘道,证实了炊事员的说法。
得到他们的回报后,韩进忠大喜,决定派出一个营的兵力,从那条秘道迂回包抄到敌人侧后,发起突然袭击。
四十七团三营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们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接近了东郭村,果然在那里看到敌人驻扎在村中,其中一处农舍内外灯火通明。
三营长黄高才是个很有头脑的指挥员,他马上意识到,这处农舍十有八九是敌人的指挥机关。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如果先敲掉敌人这个指挥机关,那么敌军必将大乱,我军则可趁乱取胜。
但黄高才并没有贸然发动攻击,而是先让战士们把村里的几个秫秸干草堆点燃,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
敌人的哨兵惊呼“起火啦!起火啦”,不少敌人慌慌张张地涌向失火处,七手八脚地准备灭火,这时才黄高才带领全营指战员向那座灯火通明的农舍发起了冲锋。
战士们冲到农舍跟前,将一排手榴弹猛砸了过去,把那座农舍炸塌了半边,敌人遭到这猝然一击,又看到村中四处起火,顿时乱作一团。
一名敌军官从炸塌的农舍中冲了出来,掏出手枪硬逼着大约一个排的敌人发起反扑。
五连三排副排长张小海是个神枪手,他瞄准那名敌军官,抬手就是一枪,敌军官连惨叫声都来得及发出就倒下了。
八班长李来福和一名战士迅速夺取了两挺轻机枪,对准敌人一通猛扫,打得他们抱头乱窜。
“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
面对黄高才和战士们的怒吼,不少敌人来不及逃跑,只得乖乖地举手投降。
一名战士指着被张小海击毙的敌军官问道:“这个倒霉的家伙是啥角色?”
俘虏们七嘴八舌地抢着答道:“四十九师少将参谋长王泽晋……”
黄高才听了哈哈大笑:“原来这里竟然是你们的师指挥所!那你们师长张翼呢?”
一名知情的敌兵结结巴巴地答道:“你……你们的枪声一响,他就带着几个卫兵从后门溜掉了,这会儿可能已经走远了……”
本来东郭村里驻扎着不少敌人,可当他们的师指挥所被捣毁后,那些敌人很快都逃得没影了。
可以说,黄高才率领的这支奇兵突袭东郭村,让敌人遭到迎头痛击,顿时军心大乱。
虽然敌人在东郭村留下了不少军需物资和武器弹药,但黄高才绝不留恋,马上又率领全营向下曹村之敌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韩进忠也率领四十七团一营、二营打响了战斗,虽然兵力并没有增加,但由于三营从侧后突然杀了出来,与一、二营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打得下曹村之敌溃不成军。
廖鼎祥见下曹村一带打得热火朝天,果断命令四十六团发起攻击。战至5月9日日落时分,十六旅将士终于将敌第四十九师全部歼灭,敌师长兼敌三十四军中将副军长张翼也当了俘虏。
战后廖鼎祥称赞,韩进忠在战局危急时刻派出一支奇兵,经秘道发起奇袭,一举捣毁敌人的师指挥所,是此战大获全胜的关键。那名发现秘道的炊事员也被记了一功。
参考史料:廖鼎祥将军回忆文章、《华北野战军征战纪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