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功臣集团,那就当属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由于隋末的战乱和汉末以来的士族体制的瓦解,因此凌烟阁功臣中既有出身贫寒的人,也有贵胄出身的人。而要说出身最高贵的就当属萧瑀了。
萧瑀的高祖父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是西梁宣帝萧詧,父亲是西梁明帝萧岿,哥哥是西梁靖帝萧琮,姐姐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妻子是隋朝独孤皇后的侄女,儿媳是唐太宗的女儿襄城公主。
据说在贞观时期,唐太宗有一次开玩笑地让在场的大臣们比一比谁的出身最高贵。结果萧瑀说道:“我是南朝皇帝的儿子,隋朝皇帝的小舅子,今朝皇帝的亲家。”此言一出,举座皆服,从此萧瑀的出身最高贵就成了朝廷的共识。
萧瑀不仅出身高贵,才能也很杰出。隋朝的时候,萧瑀凭借自己的才智帮助隋炀帝解了“雁门之围”。唐高祖时期,担任宰相的萧瑀在“太子之争”中是秦王李世民的重要支持者,以至于唐太宗称赞萧瑀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不过所谓“人无完人”,可能是由于出身高贵,因此萧瑀也有两个非常大的缺点——固执、喜欢指责旁人。如果列一个人缘最差的“凌烟阁功臣榜”的话,萧瑀肯定能排进前三。房玄龄、魏征、李靖等等贞观时期的名臣都曾经遭到过萧瑀猛烈的政治攻击。
萧瑀弹劾李靖
最关键的是在很多问题的争论中,萧瑀都是犯错误的一方,不是“小题大做”就是“不顾实情”。可萧瑀自己却是浑然不觉。因此萧瑀的固执在很多时候不是一种“正直”,而是一种“偏执”。时间一长,连圣明的唐太宗都受不了了。
贞观二十年(646年),萧瑀在东征归来的唐太宗面前攻击房玄龄在留守长安期间“专权”。可是房玄龄在长安的“专权”是唐太宗在出征前特别要求的,而且萧瑀此时的攻击还与贞观晚期微妙的朝局存在联系。这些都让唐太宗决定处置萧瑀。
于是过了几天,唐太宗跟大臣们说:“我一直不明白,很多信佛的人为什么不出家呢?”结果有点老迈昏聩的萧瑀半开玩笑地说:“我非常崇尚佛法,现在请求陛下让我出家。”结果唐太宗马上同意了萧瑀的出家请求,并让萧瑀回家处理一下。
可是萧瑀往回走的时候越想越觉得这个事情好像哪里不对,结果又跑回来跟唐太宗说:“陛下,我现在还不能出家!”被这话彻底激怒的唐太宗当场斥责萧瑀言而无信、反复无常,并亲手写诏书将萧瑀的一切官职和爵位都给免除了。
于是出身最高贵的凌烟阁功臣、从隋朝开始几上几下却一直屹立不倒的萧瑀从此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