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当然热播的时候很是喜欢,还特地去买了本书,里面温润如玉的八阿哥,富贵闲人的四阿哥,有着毒舌称号的九阿哥,还有草包一般的十阿哥,但是独独喜欢上了那个才气横溢的十三阿哥。
袁弘属于耐看型的帅哥,导演挑选人的眼光也是毒辣,对于历史评价的评价“公忠体国,贤王也”更有“才华横溢、淡泊名利”袁弘完美地演绎了这个角色,胤祥,他也是唯一个不避皇帝讳的臣子。
虽是千古一帝,却造就九子夺嫡。康熙被冠以“千古一帝”的名号,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鼎盛王朝了,8岁康熙登上帝位,16岁除去鳌拜,20岁削三番,后又经历中俄战争,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康熙一共35个儿子,不能说各个是精英,但是有个这样的父亲,儿子如果不努力真就对不起清朝的列祖列宗了。
早年因为孝诚仁皇后病逝的缘故,面对挚爱康熙答应永远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但是这个太子太过不争气,在位期间不仅肆意殴打诸王,还劫掠了外国番邦使臣给清朝纳的贡品,康熙帝患病这儿子不但没有关心半夜还靠近他的帐篷偷看,就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引发康熙帝的反感和不满,最终将他废掉,本来康熙帝的其他儿子都觉得除了太子,都是庶出,面对皇位也就认了,但是太子就这么废了,引得其他有能力争一争皇位的皇子蠢蠢欲动。
在期间活跃最强的便是老大和老三,立嫡立长,没有了嫡子,大家都是庶子,怎么也得是长子继位,不仅他们俩,在朝廷上逐渐也形成了“四爷党、八爷党”这让康熙帝很是头疼。四阿哥胤禛是德妃的儿子,虽然是德妃的儿子但是自小养在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膝下,因此德妃的另一个亲生儿子十四阿哥胤祯与亲哥哥并不亲近,反而十三阿哥胤祥跟胤禛从小亲近。
胤祥在康熙的诸位阿哥里序齿十三,人称十三阿哥,母亲是章佳氏,因为母亲是包衣佐领的下人,因为偶然机会被康熙帝临幸,生了十三阿哥,在康熙一朝活着的时候只是庶妃,并没有晋封任何位份,生母位份不高,胤祥小时候也不怎么受待见。
胤禛五岁的时候佟佳氏有了自己的女儿,也能也没怎么顾得上胤禛,这两兄弟就处在了一起,雍正帝给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过,胤祥的算术是由他亲自教的,这就表明两个兄弟真的是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胤祥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自己整日也是以诗书为伴,但是胤祥的才能却是最好的,写诗、画画、书法都是康熙朝皇子中最棒的,除了这些,他就是在全力支持她的四哥。
因为这次废太子,衍生出来的诸多党派,康熙帝甚至反感,胤禛此人能识人心思,他知道康熙更喜欢心胸阔达,能善待兄弟的人继承皇位,于是他开始了富贵闲人韬光养晦的生活。老十三胤祥也是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但是“八爷党”闹腾得太厉害,康熙帝无奈又重新恢复二阿哥“胤礽”的皇位,并且贬斥了八阿哥,八阿哥受到重创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两年后胤礽不知悔改,被康熙帝彻底废除,十三阿哥心软求情于康熙,康熙帝一怒之下把胤祥圈禁了起来,这一圈禁就是十年的时间。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胤祥才被雍正帝放了出来。
受封亲王,辅助雍正开辟盛世王朝。
胤祥才思敏捷、文武双全,对于康熙帝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步步惊心》若曦给十三阿哥选的茶杯是梅花,康熙帝赞誉“梅花高风亮节,傲雪独放,真像我的十三阿哥”十年的圈禁、十年的苦楚随着他四哥顶上皇位而结束。雍正帝继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封了胤祥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这可是铁帽子王,在清朝上只有12个王爵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些王爵比普通的亲王享受的待遇和特权要多很多,并且后代直接世袭,并且不会降级,要知道在清代,王爵世系是要降级的,如果你是亲王你的儿子继承了你的王位,那她的爵位就是郡王,除非有功于国家皇帝可再次给他亲王的爵位。
雍正帝给了胤祥亲王爵位还是世袭罔替,这就说明了雍正对这个弟弟的期望,所幸,胤祥亲王确实没有让雍正失望,在职期间帮助雍正处理了大小事务,深得雍正帝信任。
1725年,雍正三年胤祥开始总理营田事务,经过一冬天和一个春天的勘察从疏通河道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治水患的工作,在此期间胤祥亲自上阵修水道造良田,开辟了数千亩的荒田,招募农民耕种,更加聘请了南方农民种植水稻,颇有成效。
雍正七年,准格尔发生叛乱,胤祥全权接手兵部,设立了军需房,对于前线的补给,他调度得宜,并且所有钱财都出自国库,从未向民间征收,他跟雍正帝配合得天衣无缝,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怡亲王胤祥为雍正帝鞠躬尽瘁了一辈子,雍正帝对这个弟弟也是没得说,首先对于胤祥的母亲,生前没有受封,虽然死后康熙帝追封为了敏妃,但是雍正帝觉得还是不够的,不仅把敏妃一族贬出了包衣左领,更加封为皇考皇贵妃连跳两级,这还不够,他把章佳氏的陵墓迁到了康熙帝景陵,开创了皇贵妃陪葬的先例,并且把胤祥的四女儿和硕和惠公主养入宫中,对这个养女雍正帝也是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给她找了个蒙古亲王之家,可见雍正帝对女儿的疼爱。
雍正帝此人在历史上评价就是“多疑”但对弟弟胤祥却表现得如此兄弟情深,说明两兄弟真是过命的情谊。
假如康熙传位给他,清朝又当如何。
十三阿哥胤祥这淡泊的秉性,不争的不争不抢的性格倒是成就了他一生的富贵,但是假如当年康熙帝把皇位传给了他又当如何,我觉得肯定会让清朝更加强大。胤祥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是也是个政治上大有作为的人,他在职的时候不仅仅是农业上修水利,军事上保证后勤,在办理案件的时候也是公平公正。
他主持大理寺事件数十件,大理寺在古代就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对犯人的判罚是有着绝对的权威的,胤祥审案总是谨慎小心,不会凭着自己的喜好下判断,总是用诚心打动他人,用合理的推理,确凿的证据结案,连雍正帝都赞赏他“仁人之言”对事物必然事必躬亲,无一不明。
在重视人才这件事上,胤祥也是非常重视,雍正初年的时候,时局还不太平稳,胤祥亲自勘察为国举贤,知人善用,胤祥为雍正帝举荐了很多年轻位卑的官员,像后来的福建总督刘世明、陕西总督查郎阿、山西巡抚石麟、福建巡抚赵国麟,这些人在胤祥的举荐下都得到了重用,这些也构成乾隆时期的人才储备,为清朝的江山打下基础。不仅如此,清朝时期就有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对外战争,中国的武器始终不如外国,胤祥就可以自己造就武器,雍正五年,胤祥命人造就了铁炮十尊,还造出了子母炮架,到了年底造车处上书皇帝,在怡亲王的指导下,造车处已经造出炮车三四千辆,这对于清政府扬我国威做出了绝对的贡献。
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人,对于自己死后的风水宝地都是很简朴的,因为自己担任着给皇帝选择“万年吉地”的重任,胤祥便一丝都不敢怠慢,选好后呈奏雍正帝,雍正帝非常满意,于是在万年吉地中选了一块“中吉”想赐给他,但是胤祥死活都不肯收,认为这样与臣下身份不匹配,于是在离皇陵60公里的涞水县内给自己选了墓地,请求皇上应允,最后皇帝答应了他,这才让胤祥高兴万分。1730年胤祥因患骨结核病倒了,休养了好一阵子也不见好,雍正亲自探望了好几次,一次比一次厉害,于是在新年后的几天,一代贤王闭上了他的双眼。
我们不能否认,十三阿哥胤祥的四哥也是位好皇帝,事必躬亲,每天忙于处理政务,只休息四个小时。他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知道他从父亲康熙手中接过的清朝因为建国初期的频繁征战而国库空空如也,到他传位给儿子乾隆时,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然而他的儿子乾隆却七下江南亏空国库,又闭关锁国,因为傲慢而使国家错过了全球工业革命的浪潮,最终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卷入了世界市场。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如果胤祥继位,那他和他的后代是否能给我们另一种不同的历史走向呢?
历史的长河就这么滚滚长江东逝水了,不可能再重来一次了,已经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的中国也早不是几百年前那个八国联军侵华时候中国了,少年强则国强,是人民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