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问罪臣:你受谁指使?罪臣回答了两个名字,雍正哑口无言
创始人
2024-11-29 04:43:04
0

原标题:雍正问罪臣:你受谁指使?罪臣回答了两个名字,雍正哑口无言

清朝雍正四年,雍正帝收到了一本奏折。这本奏折是监察御史谢世济亲笔所写,弹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谢世济列举了田文镜“袒护官员、草菅人命、蒙蔽君主”等十大罪状。雍正看完奏折后,直接拍案而起,命人火速将谢世济抓来,严加审问,一定要看看谢世济和田文镜有何私人恩怨?

谢世济是广西全州人,康熙五十一年的进士,后来调到浙江任职,田文镜时任河南巡抚,谢、田二人压根就不认识,谢世济为何要弹劾田文镜呢?因为在此前发生了著名的“李、田互参案”。简单来说,在一年前,河南巡抚田文镜参倒了一批河南官员,这批官员大多是科举出身,而田文镜本人并通过“捐官”入仕途的。所以,当时的直隶总督李绂(文坛领袖)弹劾田文镜“蹂躏读书人”。田文镜为了报复李绂,弹劾李绂是“科甲朋党”,经过一年多的斗争,田文镜胜出,李绂被贬。

谢世济和李绂一样是进士出身,他在浙江打听到田文镜的诸多罪证,为了给读书人出头,谢世济上奏弹劾田文镜的“十大罪证”。因为田文镜是雍正的宠臣,谢世济同时指责雍正偏袒田文镜,为李绂喊冤。

实际上,在李绂和田文镜的斗争中,雍正也左右为难。田文镜是雍正推行新政的得力干将。李绂学识渊博、为官清廉,是雍正较为喜欢的读书人。但相比之下,雍正决不允许“朋党”的出现,田文镜说李绂和那些读书人是“科甲朋党”,导致李绂落马,田文镜则被雍正树立为“模范督抚”。此时,谢世济又出来弹劾田文镜,很明显是要和雍正对着干。而且,谢世济和田文镜素来没有交集,突然弹劾田文镜“十大罪状”,雍正的直觉就是,谢世济的背后,肯定有人指使。于是雍正召集大学士、大理寺、刑部等一起审理谢世济案。雍正问谢世济:

“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办事,乃天下督抚中罕见者。你到底是受何人指使,有意诋毁田文镜?”

谢世济面对雍正和各部大员,没有一丝一毫害怕,他昂首说:“确有二人指使臣弹劾田文镜!”

雍正一听,大喜过望,没想到审理此案会如此轻松。

雍正问:“到底是哪二人指使?”

谢世济答:“指使臣的两个人,是孔子和孟子!他们二人告诉臣,为人臣当尽忠进谏,臣这么做,当然是他们教我的!”

雍正听完后,脸色通红,哑口无言。诸位陪审的大臣面面相觑,不敢说话。最后,谢世济被以“受人指使,结党营私,扰乱是非”为罪名,被雍正处以斩立决。但自古以来,朝廷都不轻易杀言官。谢世济是御史出身,雍正也不愿意背负杀言官的罪名。在断头台上,谢世济和另一位叫陆生楠的官员一同被处斩。午时三刻时,刽子手动手,陆生楠人头落地,谢世济只是“陪斩”,虚惊一场,最后被免死罪,流放边疆。雍正心中,谢世济罪该万死,只因他是言官,雍正才饶他一命。

需要说明的是,谢世济从断头上下来后,依然不肯认罪,扬言说:“生不如死,病不如刑,尸解而去,何惧之有?”坦然面对。但雍正却在圣旨上说谢世济“畏惧而跌倒,深知己之罪不可赦,深悔之”。雍正之所以这么说,是要给自己挽回点颜面。

笔者认为,田文镜在拥立雍正新政时的确有很大功劳,但田文镜性格暴戾,对待下属十分严酷,被人称为“酷吏”。田文镜或许本无意污蔑读书人,但为了自保,以“科甲朋党”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来扳倒李绂,可见田文镜并非是个纯臣。而谢世济舍命弹劾田文镜,可以看出,谢世济无愧他心中的“孔孟之道”。乾隆继位后,谢世济被官复原职,后来心灰意冷,告老还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秦始皇“好色”?家长质疑课外读... 近日,一位家长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留言称,五年级课外读物《中国民间故事》对秦始皇存在恶意描写,质疑其为...
香港漫游记:你见过数千年前的陶... 近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出“中华文明溯源”特展,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发掘及重要发现。该展呈现...
原创 此... 文鸯能被称作战神,完全应了一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前三国时代的名将相继凋零后,没有新生代武将...
原创 没... 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推向崩溃边缘。仆固怀恩造反,则把帝国向着崩溃的边缘又推了一把。这件事的破坏指数远...
周佛海被判死刑前,其妻曾求助于... 你敢相信吗?一个曾经被无数人赞誉的中共“一大”代表,最后竟成了国民党的“忠实走狗”,甚至沦为臭名昭著...
原创 李... 武德七年七月,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身为大唐皇帝李渊,在这个时候除了感受到热浪之外,他的内心也同时感受...
原创 宋... 说起柳永,大家很容易联想到他的《雨霖铃》。但当我深入研究这位被称为“浪子”的人物时,发现他的一生充满...
原创 清... 一、国耻地图的诞生 1928年,河北省工商厅绘制了一幅国耻地图。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
原创 当... 刘邦的七个异姓诸侯王中,韩信的地位颇受刘邦疑忌。一次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刘邦选择相信了这个举报,陈平便...
原创 美... 二战结束后,中国痛定思痛,举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为了同一个目标发展,在追赶其他国家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