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封神第一部》中有个镜头很是令人费解,讨伐冀州侯苏护,殷商动用了质子旅,而且还是殷寿御驾亲征。
质子旅由800路诸侯的太子组合而成,由殷寿打小手把手调教。武力值、颜值与忠诚度系数极高,被殷寿视作他的得意之作,殷商王朝最精锐的近卫军团。而苏护不过商汤天下800路诸侯之一,殷寿如此操作,杀鸡焉用牛刀!
电影中的殷寿,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夸张,更有城府。整个天下大局,都在他的算计之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诡异的举动?
理由只能有一个——冀州侯苏护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对殷商王朝的威胁不亚于西伯侯姬昌。
中华大地被称作“九州”。而九州不止是个地理概念,甚至成了国人的一种大一统的理想信念,金瓯无缺,九州一统,乃是历代王者的毕生追求与伟大抱负。
九州地域与概念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最初的雏形即是“禹贡九州”,夏后氏禹铸九鼎,鼎定九州。即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周汉又有所不同,逐步扩大地域。封神中的九州概念,基本接近于大禹的划分标准。
彼时的冀州地理概念有多大?黄河以北,河南北部到河北以及内蒙与辽东,甚至包括山西北部。这就是苏妲己的父亲,冀州侯苏护的地盘。
殷商有所谓四大伯侯,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粤崇禹和北伯侯崇侯虎,是为四镇诸侯之长,各自统御200路诸侯,总共是800路诸侯。
冀州侯苏护无疑是800路诸侯中的巨无霸,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800路诸侯中的某一位。苏护对北伯侯早有不臣之心,当场硬刚北伯侯,丝毫不给面子。这是一般诸侯能做,敢做的吗?
名义上是北伯侯统御北方200路诸侯,冀州侯苏护归他管辖,实际上,北伯侯还真管不了苏护,硬实力不到位。崇黑虎有北伯侯崇侯虎这个大哥做靠山,凭什么跟苏护称兄道弟,拜把子?实力使然。
崇侯虎兵伐苏护,替殷寿讨要苏妲己,兵败如山倒,那叫一个惨。足以证明,苏护的实力之强大,足以对抗四大伯侯中的任何一位。
殷商以中央王朝自居,称周边地区为方国。殷墟甲骨文中有明确记载,殷商数代商王都曾经无数次征伐过这些方国。东到大海,西至羌方;南抵巴方,北至鬼方。
这些方国其实都是殷商王朝鞭长莫及,不能绝对有效掌控的地方。结果就是,时服时不服。你强大,我干不过你,我认你做大哥;你衰弱了,不好意思,我自己做老大。
几代商王数次征伐鬼方,将其收入囊中,封为诸侯。这就是冀州侯苏护的家世与来历。
商王武丁时期,鬼方战败,献美女给商王,和封神中殷寿跟苏护强行索要苏妲己对上号了。
没错,苏护即是鬼方的诸侯,原型即是“鬼侯”。和封神小说不同,纣王时期,苏护以鬼侯的身份,和西伯侯姬昌、南伯侯粤崇禹并称“三公”。
所以封神小说中就出现了这样怪异的一幕,北伯侯讨伐冀州侯苏护,还得带上个西伯侯姬昌。而最终解决问题的,不是北伯侯,而是西伯侯。说明什么?单凭北伯侯是压不住台的,是镇不住苏护的,西伯侯和冀州侯苏护才能匹配,对接,才有谈判的资格,最终谈拢。
苏护祖上以鬼侯身份被商王收编,一贯作风,老规矩,商王行,他就是王;但凡有点风吹草动,趁你病要你命。
鬼方是殷商王朝北部最强大的一个族群与方国,苏护祖上作为鬼方投诚过来的诸侯,一句“我服了”,就被商王收编,封为冀州侯,位列三公,有那么容易?商王也不是个傻子,必有针锋相对的预案,恩威并施,牵制他。
历代商王为什么不遗余力地一心要干掉鬼方,纳入殷商王朝的编制之中?
因为鬼方这个方国太强大了,鬼方居高临下,占据了绝佳的地理优势,从而直接威胁到殷商王朝的核心利益——子姓的老巢。
殷商是个频繁迁徙的王朝,前三后五,总共八次。都城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殷墟安阳,还有商丘,亳等地。殷商成熟的文化中心与稳定政权在商洛之间,在殷墟和商丘,即是殷和商的两个称谓。
而“亳”绝对不能忽视,号称殷商崛起的地方。据王国维考证,亳即是今天的曹县。
种种迹象表明,殷商玄鸟一族来自河南北边,河北与山东地区。曹县即是殷商的母国所出,老地盘。所以第帝乙指定崇黑虎为曹侯,为的就是保老家。
崇侯虎为什么被任命为北伯侯?崇侯虎的城池叫“崇城”,崇城的定义是“天子所居之城”。同样证明,所谓崇城也是殷商王朝曾经的国都。殷商王城虽然搬到了朝歌,很多子姓家族却留在了当地。故土难离。这里等于是殷商的老家与根,铁血联盟与强力后盾。
帝乙拿崇侯虎和崇黑虎这对兄弟来压制冀州侯苏护,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所以你看,封神小说中,北伯侯崇侯虎和纣王的关系有多铁。苏妲己是他替纣王要来的,鹿台是她督造的,西伯侯姬昌首先发难,第一个征伐的诸侯就是他。罪名是,崇侯虎一味杀戮,其实指的是他屡次替商王效命,征伐各部,包括西岐。
索要苏妲己只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殷寿早已有心除掉苏护。
有野心的不止西伯侯姬昌,还有冀州侯苏护。崇黑虎和苏护称兄道弟,眉来眼去,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吗?崇侯虎被杀,崇黑虎归属西岐,取而代之,自称“北伯侯”,不是僭越是什么?后面的事情是有预谋的,有铺垫的。并不是空穴来风,一时冲动。
于是乎,乌尔善魔幻影视巨作《封神第一部》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殷寿亲调质子旅,征伐冀州侯苏护。
殷寿的处女秀,首战选择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苏护。苏护盘踞冀州,对殷商故地,对商汤的老巢与根基形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假以时日,如果苏护先发制人,端了商汤老巢,举兵南下,会是什么后果?
自古以来,从北边往南打,势如破竹;反过来,从南往北打,几无胜算,成功者寥寥无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要是西伯侯姬昌过孟津,闯五关,苏护一路南下,对朝歌城形成钳形包围之势,再加上东夷作乱,商军退无可退,必败无疑。640年基业岂不是毁于一旦!
故而,殷寿做出了这样决绝的判断:用质子旅,用最精锐的皇家禁卫军团,用最快的时间,速胜苏护,一举荡平冀州,永除后患。同时,杀鸡儆猴,用以警示西伯侯姬昌和其他诸侯。
《封神第一部》,殷寿与质子旅攻伐苏护与冀州城,万马千军,大军压境,整容华丽,连巨型投石车都出来了。虽然从当时的技术手段与武器装备上显得夸张许多,也不失为一部好戏。战场飚技,绝对够精彩,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