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祁镇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被戏称为“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等。他的太爷爷朱棣明辨是非,爷爷朱高炽仁慈且心思缜密,爸爸能文能武,勤于政事,他们与朱棣一起开创了永宣盛世,而朱祁镇却显得有些奇葩。
朱祁镇曾亲率五十万大军出征,却惨败于瓦剌,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敌俘的御驾亲征皇帝。在敌营作为“留学生”时,生活并不优渥。他还多次让守城士兵给瓦剌打开城墙门,让士兵们左右为难。然而,在生命最后时刻,他却做了一件令人赞叹的事。
公元 1435 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年仅八岁的朱祁镇登基,改元正统元年。当时由祖母张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虽地位尊崇,但严禁外戚干政和内宫宦官谋权夺利。太监头子王振曾多次被张太后约谈训话。
在这段时间里,以杨士奇为首的三位辅政大臣协同治理朝政,大明国力日渐鼎盛。但好景不长,太皇太后张氏驾崩,三位辅政大臣也相继去世。此后,朱祁镇身边的宠信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他利用朱祁镇的信任兴风作浪,在官场中制造腐败。
与此同时,朱祁镇从少年成长为热血青年,怀揣着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在三位辅政大臣期间,大明发动了三次北伐战争,皆以胜利告终。朱祁镇决心追随祖先脚步,打算北征打败瓦剌部落。然而,当时瓦剌部落正在恢复元气。朱祁镇当政的正统年间,瓦剌太师常以朝贡为名,派人前往北京骗取丰厚赏赐。
当大太监王振掌握朝政后,不满瓦剌部落的行为,下令减少赏赐,这给了瓦剌部落南下入侵的借口。朱祁镇对于瓦剌部落南下入侵感到欣喜,认为这是展示力量的机会。在王振的煽动下,朱祁镇决定亲征北方,与瓦剌一决胜负。
但大臣们极力反对,认为大明国力强盛,不值得亲自率军出征。然而,大臣们的建议抵不过王振的蛊惑。公元 1449 年,朱祁镇亲率五十万大军踏上御驾亲征之路。
命运却对他开了玩笑,在大同停留时,连绵不绝的大雨摧毁了粮草供应,尸横遍野的景象让朱祁镇心生退意。但王振却起了蛊惑之心,为了维护皇帝的面子,建议绕道渭州,顺便回他的家乡魏州。
然而,大军急于行进,只能轻装前行,来到怀来土木堡。关键补给未能及时到达,瓦剌大军奇袭,朱祁镇及其随行官员被困土木堡。缺乏粮草和水源的大明军队如同待宰的羔羊,瓦剌太师假装与明朝和谈,却趁机发动总攻。朱祁镇被俘,众多大臣名将战死,王振被樊忠怒杀。二十万精锐大军惨遭屠戮,大明元气大伤。
瓦剌俘虏朱祁镇后,决定保留他的性命,向大明索要财物。但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力量强大,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朱祁镇被尊为没有实权的太上皇。
瓦剌以朱祁镇名义招摇撞骗的计划失败后,再次南下围攻北京。于谦带领群臣勇敢打响北京保卫战,最终击退瓦剌部队。
瓦剌败退大漠后,朱祁镇被囚禁一年多。瓦剌派人求和并同意释放他,但当他再次回到京师时,物是人非。新皇帝朱祁钰治理国家有方,朱祁镇成了戴罪之人,被软禁于南宫长达七年。
公元 1457 年,景泰皇帝朱祁钰病重,朝廷陷入恐慌。一些人密谋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凌晨,武清侯石亨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率领千人悄悄控制皇宫大门,将朱祁镇救出。
朱祁镇复辟后的首要任务是追捕于谦。一些大臣被禁止言论,于谦等人以谋逆罪被处决。随后,朱祁镇废黜了弟弟景泰帝,将他软禁在戏院。不久后,景泰帝朱祁钰去世。
朱祁镇作为明朝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大明经历了改革与挑战,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